在我的眼里,桐乡石门是一个很平凡的小镇,她既不像乌镇有着那种玲珑别致的雕栏小楼,也不像市区有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这里惟一引人注目的是,她孕育了一代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
在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我应好友相约,前往小镇石门游览。
我们前往的第一站是丰子恺故居缘缘堂,这是一座坐北朝南、轩敞淡雅的宅院。和一般的名人故居没什么不同,里面的陈列室内陈列有各种图片、实物以及介绍主人的生平事迹材料,另外还有一些前来参观过的领导题词、漫画家的作品以及游客的留言等。参观缘缘堂,我们并不全为了观摩先生曾经的饮食起居,也不单是为了欣赏他那独树一帜的漫画,因为身为普通人的我们无法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但是我们渴望知道,是怎样的土壤孕育了一代大师的温婉如玉和优雅空灵。
从缘缘堂出来,我和友人信步走在老街区的弄堂里。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被窄窄地挤在中间。弄堂里很安静,虽然看不到“青草绿遍江南”的景象,但马头墙上的一株藤蔓,一簇青苔,依然显现着它的历史遗韵。
转过拐角,看见两老人倚在门栏上聊家常,江南独有的吴侬软语,让人细细品来不失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这里因为古建筑整体风貌的不完整,也因早期没有搞合理的旅游规划,所以如今并不为人所知,但静静流淌的运河水见证着石门的历史,它映照出来的是悠长的传统文脉和历史底蕴。
从老街区出来,经过木场桥,友人惊喜地指着桥栏上的漫画叫我看。我们仔细端详,发现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友人不住地啧啧赞叹:这不愧是漫画大师的故乡啊!两人走走停停,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大运河边,一块刻有“古吴越疆界”的石碑静静地竖立着。界碑旁,贯穿于大江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这里拐了个弯,“拐”出了一份与江南文化相得益彰的石门湾文化。据有关史料记载,石门初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春秋时吴越两国在此交界,故又有“吴头越尾”之称。战国时期,吴越纷争,便在边界垒石为门,故名“石门”。
位于石门东南隅的桂花村也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村内虽栽有不少四季桂树,只是时下正值春末夏初时节,相比于金桂盛开的秋季,还是逊色不少。于是我与友人彼此相约待秋季再来游石门,届时再去欣赏心旷神怡的金桂,游览洁白无瑕的菊海。
丰子恺曾说过:“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石门湾,真是一个好地方。”看来,丰老先生说得一点不假,家乡石门确是个好地方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