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美食小吃,舌尖上的桐乡

家乡区县: 浙江省桐乡市

1.桐乡携李

产品名称:桐乡槜李

产品产地:浙江嘉兴

产品特性: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槜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

产品成分:水,蛋白质,维生素,钙

产品季节:3 月下旬至4 月初开花,4 月上旬萌芽出叶,5月中旬核硬化,7月旬成熟。

产品功能:解毒,健胃,消食、活血、化淤、防癌抗癌

产品历史:槜李为李中珍品,它是桐乡著名的土特产。古代常作进贡帝王之“贡果”,闻名遐迩,槜李原产于古槜李城附近。《春秋》杜预注曰:“吴郡嘉兴县西南有槜李城,其地产佳李故名。”据说,古槜李城就在桐乡百桃乡境内。如今古城已无踪影,但槜李仍有出产。百桃乡桃园村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槜李园。附近农家也都栽有槜李。这里出产的槜李,果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槜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据传,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记。

产品简介:槜李为李中珍品,它是桐乡著名的土特产。古代常作进贡帝王之“贡果”,闻名遐迩,槜李原产于古槜李城附近。《春秋》杜预注曰:“吴郡嘉兴县西南有槜李城,其地产佳李故名。”据说,古槜李城就在桐乡百桃乡境内。如今古城已无踪影,但槜李仍有出产。百桃乡桃园村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槜李园。附近农家也都栽有槜李。这里出产的槜李,果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槜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据传,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记。

2.南湖菱

 南湖菱较为特别,因为其它菱一般都有角,而浙江嘉兴城南的南湖菱却是圆而无角,所以又称“馄饨菱”。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了。这种菱皮薄肉白,鲜甜多汁,清香上口。每年处暑后大量上市,既可生吃,又可熟食。

3.乌镇白水鱼
乌镇白水鱼是当地风味小吃之一。白水鱼是野生鱼类,它生长在无污染的河流中,其肉嫩味美,属稀有淡水珍品。乌镇临近水域过去盛产此鱼,但近年来数量有所减少。一般白水鱼捕捞出水即死,但保存得法,其味不变。如若遇到活的白水鱼,则不要错失机会,可让店家活杀清蒸,尽品其鲜嫩原味。

当然把白水鱼红烧、剁椒烹饪,也是难得佳肴,更有店家将白水鱼轻盐暴腌后再蒸,也是别有风味。提醒:此鱼虽鲜嫩美味,但鱼刺较多,食之应小心。

一般白水鱼清蒸分大小两种,前者当在两斤以上,为上品。先将鱼对剖,斩头去尾取中段一块,用布擦干(别用水洗),喷上白酒(过去许多人喜用汾酒,味香),再用盐擦满全身,加入姜片,暴腌至少3小时以上。等鱼肉中渗出大量的水后,滗去水,将鱼放入盘中上笼大火蒸八分钟。葱切段再切花,放在鱼身上,淋上热油即可。如用网油包蒸,口感更嫩更鲜,最后也不必淋热油。蒸好的鱼,肉质有弹性,在鲜中增加了香味,与整条蒸的小白水鱼相比,后者肉质酥烂,有天壤之别。

4.桐乡榨菜

 桐乡榨菜是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的特产。桐乡榨菜具有鲜、香、嫩、脆的独特风味,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港澳地区、东南亚和西欧诸国。

榨菜的原产地在四川,自1931年桐乡南日顾家桥的顾金山等人从四川引入栽种以后,桐乡才开始有了榨菜。六十多年来,桐乡榨菜生产发展很快,目前以南日、史桥、高桥、屠甸、百桃等地种植最多,全市有数十家榨菜加工厂,年产成品榨菜100多万担,仅次于四川涪陵,居全国第二位。并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澳门等地。

榨菜是一种味道鲜美、口感香脆的佐餐佳品。它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熟炒或煮汤食用。桐乡榨菜由于当地气候温和、土质肥沃,因而肉茎丰满厚实,加上采用科学的加工方法,其成品鲜、香、嫩、脆,风味独特。根据分析测定,内含蛋白质、糖、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人体必需成分,营养非常丰富。

榨菜有早熟和迟熟两个品种。早熟种在农历白露播种,次年立春前后采收;迟熟种在农历秋分至寒露期间播种,次年清明前后采收。近年来,桐乡榨菜由于选育和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具有根茎细小,肉质茎壮实,瘤峰丰满沟浅,空心率低,含蛋白质较高等特点。

榨菜加工过程较复杂,一般经过选菜、剖削、腌制、压榨、拌料、上坛等多道工序。近年各地榨菜厂在加工和包装上不断进行改革,工艺制作精益求精。南日蔬菜食品一公司除加工传统块形榨菜以外,还通过切丝、切片后增加调味精制成小包装投入市场,其“菊花牌”小包装榨菜,清香脆嫩,鲜美可口,既方便食用,又符合卫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5.乌镇姑嫂饼

产品名称:乌镇姑嫂饼

产品产地:乌镇

产名类别:糕点

产品成份:姑嫂饼含有丰富蛋白质和人体所必需多种微量元素。

产品功效:有健胃脾、润肠通便功效

产品特性:姑嫂饼油润麻香,入口酥松脆糯,咸甜适中,不腻不寡,充满乡野滋味,但不粗砺

产品简介:姑嫂饼的形状酷似棋子饼,比棋子饼略大。所有配料跟糖酥饼相仿,也是面粉、白糖、芝麻、猪油等,但其味比酥糖果可口。嫂饼在乌镇至少已有数百年生产历史了,在清乾隆年间乌镇同知董世宁原修、卢学溥续修的 《乌青镇志》 卷二十的“土产篇”中有它的“传记”:“用极细麦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圆饼,有椒盐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润,远近著名。”

产品典故:“姑嫂饼”顾名思义就与姑嫂之间有关。传说乾隆年间,镇有一家家庭作坊,专门制作一种小酥饼, 因配方独特, 制作精心,味道出奇的好,深受乡民的青睐,生意竟是十分兴隆。主人为保持独家经营,制订了关键技术传媳不传女的家法。年深日久,做女儿的就不高兴了,对嫂嫂的嫉妒心与日俱增。终于有一天,小姑乘嫂嫂不备,往配料中偷偷地撒了一把盐,指望着看嫂嫂的尴尬。岂料这一把盐撒得恰到好处,出炉的小酥饼甜中带咸,味道更佳,卖得比以前还快。故称该饼为“姑嫂饼”。

 

活的高姿态(2014-10-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