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米粮镇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践中,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前不久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
连日来,陕西电视台第一新闻“干部作风永远在路上”栏目组记者王君、宋洁来到该镇实地采访:
狠杀乡镇干部“走读”顽症,加强基层干部修身肃纪管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是加强教育,让镇干部“不想走”。将治理乡镇干部“走读”问题作为各乡镇开展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正风肃纪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开展思想大讨论,引导乡镇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同时,在镇上设立“职工之家”、建设图书室和乡镇“廉政灶”等,解决干部生活困难和问题,为住乡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切实让乡镇干部 “不想走”。二是建章立制,让镇干部“不准走”。实行乡镇干部住乡制度,规定乡镇干部职工每月在乡镇住宿不得少于10夜,每天都必须有乡镇领导干部和职工住夜。严格请销假制度,乡镇干部职工因出差、学习、休假等原因离昌的,应按程序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执行值班制度,规定节假日期间要轮流由乡镇领导干部值带班和职工值班,不得擅自离开值班岗位,确保第一时间处理日常公务和突发性应急事件。健全工作日志制度,要求乡镇干部职工坚持记录工作日志和民情日记,确保干部职工深入农户不走过场。三是实行“五夜”活动,让镇干部“不能走”。要求干部职工每月利用夜晚开展“五夜”活动(夜学、夜议、夜谈、夜娱、夜访)不少于6次,重点解决干部职工住下来怎么发挥作用。“夜学”要求住乡干部职工采取集体学和自学等形式,学理论、科技、法律、农村实用技术;“夜议”要求组织住乡干部职工晚上分析民情,研判形势,探讨解决当前农村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夜谈”要求乡镇领导干部利用晚上时间与乡镇干部职工、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加强沟通交流,增进了解;“夜娱”要求下班后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播放电教片,组织开展篮球、兵乓球、羽毛球、象棋、围棋比赛等文体活动;“夜访”要求住乡干部职工晚上到辖区单位、农户家中上门访谈,了解社情民意。四是监督检查,让乡镇干部“不敢走”。明确乡镇党委是本乡镇“走读”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带头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等形式对干部在岗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纳入个人年终目督考核。五从严格管理党员干部。建立完善了考勤考绩、述职述廉等干部管理十项制度, 修订了三笔会签、公务接待等财务内务管理制度,规范从政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开展“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重点整治,在政府一楼便民大厅公布了群众办事流程,公示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电话等联系方式和镇纪委举报电话。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大案件查处、八项规定执行和干部作风明查暗访力度和频率。
干部进村入户解难题,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在活动中,共征求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方面的问题7条,逐一落实责任,分别限期办理并给群众回复。一是针对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的问题。从今年7月份开始,镇上由联村领导带队,逐村逐户就农村低保、移民搬迁等六项重点民生资金进行核查。对问题突出的村,由全体班子成员带队,进村入户、面对面征求群众意见,查找突出问题,现场召开班子会,实行交办约谈,水峡村老党员安庆余激动地说“这回,政府把咋老百姓当事了”。二是针对群众反映办事难的问题。镇上整合民政、扶贫等站办,实行了涉农站办 “一厅式”办公。在镇便民服务大厅设立民情服务中心,在各村设立便民服务室和民情气象站,建立了村干部坐班办公和“村上代跑、镇上代办” 为民服务代理制度,在各组建立党员服务小组和民情气象观测点,向全镇群众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和惠农政策明白卡,公布公示了书记、镇长、第一书记、包村干部、镇属站所电话和惠农政策标准、流程。坚持便民服务“月办事日”制度,坚持每月定期组织涉农站、办,深入到边远村组设点开展以送政策、送技术、送温暧、送服务为主的“四送”惠农便民服务,解决了边远群众办事难的问题。镇上先后启动实施了冒水泉等三处356户1387人移民搬迁,建成服装加工厂两处,解决了120人的就业问题;新修平板桥1座,新复修通村公路 41公里 ,解决安全饮水问题282户1164人,解决用电问题111户459人,解决群众看电视问题4556户,建成垃圾填埋场一处,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保证了集镇垃圾“早清扫、午收集、晚清运”。实施校建工程5处,建成幼儿园两座,解决了学前儿童上学难问题。
夯实基层基础,突出解决“为官不为”的问题。。镇党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整治软弱涣散班子,夯实党建基础。一是选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按照县委总体部署,镇党委向全镇14个村选派了第一书记,住在村上,吃在农家,实行日去向公示制度,建立生活工作日志台账,保证每月驻村工作10天以上,当好党的政策的“宣传员”、惠农政策落实的“督导员”、联系群众的“服务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兴办实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用真感情拉近干部与群众间的关系,好多老百姓动情地说“村办公室晚上灯亮了,办事有人了,七、八十年代的干部作风又回来了”。一个多月以来,全镇14名第一支部书记在村食宿每月都坚持在10天以上,召开群众会185场次,走访群众4865户,帮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178件,协调建设发展资金52万元,调解矛盾纠纷86起,深受群众欢迎和肯定。二是建立村干部“三包五员”制度。在全镇建立村干部 “三包五员”工作制度,即村干部联系群众“包片、包组、包户”,充分发挥“宣传员、服务员、信息员、联络员和维稳员”的作用,公示坐班去向,实行网格式管理。三是开展软弱涣散党基层组织整治活动。镇党委书记方德军坚持带头示范,到最边远的江西村任第一支部书记,开展整治转化工作,针对村上发展思路不清、村级负债大的实际,通过走访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引导群众发展产业,改善设施条件,按期整治转化到位。全村1025名群众,发展烤烟820亩,解决安全饮水42户165人,启动通村水泥路 4公里 ,化解村级债务6万元。镇长魏林担任月明村第一书记帮助村上筹措资金40多万元以,打通了岭东的2公里水泥路。
连日来的实地采访,陕西电视台记者感触很深;“这次我们陕西电视台的栏目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在路上而来,米粮镇第一书记的工作方式不是走过程,不是作秀,那么群众所需要难事,烦心事在他们这个层面是没有得不到解决的,这也是我们陕西电视台最近所热播的栏目版块《干部作风转变永远在路上》,他们永远在路上,而且无休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