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西南面与晋江市的西滨农场及罗山、永和、龙湖等镇接壤,东面、南面、北面临海,濒台湾海峡,在泉州湾至深沪湾之间。石狮地处北纬24°3952~24°4848,东经118°3508~118°4651。全市面积159.92公里,耕地5.46万亩,人口291970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华侨、华人28万人,分布37个国家和地区。石狮籍的台湾同胞50万多人,旅港、旅澳同胞6.5万人。
石狮临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季风显著,雨水充沛。夏长不酷热,冬短无严寒。唐代诗人包何的“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诗句,描绘了这里气候宜人的特点。最热的七、八月份,平均气温在12℃左右,全年平均气温20℃~21℃,;无霜期全年长达320多天,常年降雨量911~1233毫米。夏季多干旱,5~10月份常有台风。
石狮处于华南褶皱系闽东火山断拗带,在东南沿海动力变质带的中段。在全国区划位置上,属闽粤沿海花岗岩丘陵亚区的一部分,地貌形态不一,以台地、冲积海积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土壤以红壤、风沙土为主。
石狮境内有10条溪河,多为单独入海间歇性溪流,溪小流短,径流量少。地下水资源缺乏,但水质较好,工农业及生活用水80%靠晋江金鸡南渠水源。
石狮市农作物主要为水稻、番薯、花生、甘蔗及蔬菜。水稻土土壤面积较少。除五星、龟湖、港塘、上浦、玉浦、塘头、雪上七个自然村土地可种植水稻外,其余90多个自然村耕地均为种植番薯、花生、甘蔗的农地。由于气侯温暖,水稻每年春、秋两熟,冬季可种大麦、小麦,蚕豆等越冬作物。元代夏一泰的诗“迷茫回顾青千顷,翡翠盈时碧一湾”,形象地描绘出这里四季长青的田园风光。
石狮市海岸线长67.6公里,大小岛礁60多个。岩岸蜿蜒曲折,港湾良多。故明代人唐仰庇有诗云“虎豹风生幽涧底,鱼龙云起大波中”。唐宋以来,蚶江、石湖、浦内、梅林、祥芝等港口就是泉州刺桐港所属“渡头”,与国内外通商贸易。唐诗人薛能有“秋来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国人”的诗句,描绘出当时“市井十洲人”对外贸易的盛况。石狮海产资源丰富、主要海产品200多种,是福建省主要渔业生产县、市之一。江瑶柱、石斑鱼、锯缘青蟹(红膏蟹)等10多种海产珍品享有盛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