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绳勋.

家乡区县: 聊城市东昌府

傅绳勋(1783-1865)字接武,号龢轩,又号秋屏。聊城北关人。从小聪明好学,父亲傅廷辉早年去世,受母亲严格教育,刻苦读书,少年时即考取秀才。

嘉庆十八年(1813年)秋天傅绳勋考中举人。

嘉庆十九年(1814年)三月赴京会试,考取贡士。同年六月九日,在保和殿内参加殿试;六月十三日,考取甲戌科第二甲第四十七名进士;六月二十一日,被选翰林院庶吉士,得清庶常馆,在翰林院肄习国书三年。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六月四日,散馆(注:举行甄别考试,学习期满)。其后,曾任武英殿协修、工部虞衡司主事、郎中、军机处章京、方略馆纂修。道光四年(1825年)、道光七年(1828年)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十一年(1831年)出任广东琼州府知府,后改调四川夔州知府,升任陕西潼商兵备道、浙江盐运使、广东盐运使等职务。

傅绳勋在任广东盐运使期间,潮州府有洋人入城,百姓起哄闹事,傅绳勋奉檄赴潮州查办,“以恩谊结百姓,以德威慑洋人,事得和平了结”,潮州人民对傅绳勋感恩戴德。因政绩斐然,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二十五日,被提升为陕西按察使。

傅绳勋在担任陕西按察使期间,与胞弟傅纪勋一起组织族人纂修《东郡傅氏族谱》。该族谱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印行。《东郡傅氏族谱》既撰写了家族史,又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尤其是有关傅以渐的资料,如《国史列传?傅以渐传》、翰林院编修德州宋弼所撰写的《少保大学士傅公传》、武定府教授耿贤举撰写的《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加一级傅公家传》,另有一篇未署名的《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傅公家传》等等。

上述史料弥补了《清史稿·傅以渐传》和《聊城县志·傅以渐传》的缺陷和不足,对于研究清代第一位状元傅以渐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保留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通过《东郡傅氏族谱》保存下来的大量史料,不但可以分清“阁老傅”家族的世系,而且对于研究当时聊城东昌府其他名门望族与傅氏的关系也大有帮助。

据此,还可以订正《聊城县志》(清宣统二年版)中的许多错误,并填补其空白。

道光二年(1822年)八月入直军机处,任汉军机章京;

道光四年(1824年)任工部主事,历升员外郎、郎中;

道光十一年(1831年)出任广东琼州府知府;

道光十五年(1835年)改知四川夔州府。历升陕西潼商道、浙江、广东盐运使、陕西按察使;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三月二十四日,傅绳勋升为云南布政吏。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二月十六日,改调广东布政使;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一月十三日,任江宁布政使;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七月二十六日,擢升为浙江巡抚;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七月二十八日,改调江西巡抚。当时,德化(今江西九江市)等二十余州县洪水泛滥成灾,他上任伊始,即捐廉银三千两,用以赈济灾民,又奏请朝廷借用官款,救助灾区,灾区广大饥民借此度过难关。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四月二十六日,调任江苏巡抚。这一年,江淮发生洪水灾害,他立即组织人员抢修堤坝,救济灾民。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负责修筑襄阳老龙石堤、汉阳堤坝、武昌沿江石岸、潜江土堤、钟祥高家堤。

傅绳勋在江苏任职期间,因与两江总督陆建瀛关系不和,遂以有病为由,向朝廷提出辞职。

咸丰元年(1851年)六月二十七日,辞去江苏巡抚的职务,因病开缺返回故乡聊城。太平军北伐时,逼近山东,傅绳勋曾奉旨办理团练。

咸丰十年(1860年),鲁西各县闹灾荒,农民被迫进行抗粮斗争。农民起义领袖宋景诗带领当地万余农民,扛着铁锨锄头冲进县衙,迫使县官答应免粮。

咸丰十一年(1861年),捻军进入山东,宋景诗参加了白莲教起义,在聊城(今东昌府区)沙镇刘家河一带集结义军万余人,以黑旗做标志,号称“黑旗军”。宋景诗率部先克沙镇,继而进攻东昌府城,由于缺乏攻城工具和经验,又遭清军大炮轰击,连攻三次未克,遂将主力转移到临清、邱县一带,联合其他各旗农民起义军,连续攻占邱县、冠县、莘县、馆陶、阳谷、观城、朝城、濮县等十三座县城,严重地动摇了清政府在鲁西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大为震惊,忙派兵镇压。闲赋在家的傅绳勋奉旨出任“督办山东团练大臣”、“诰授荣禄大夫”,官阶从一品,协助地方官员镇守城池,终使东昌府署所在地聊城安然无恙。事后,咸丰皇帝下诏重新起用,而他却“称病”没有赴任。

傅绳勋的作品大多散佚,现存的《重修东昌试院记》和《朱母王安人传》两篇文章,被收录在清宣统二年(1910年)版《聊城县志》中。《重修东昌试院记》,写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该文刻在石碑上。现存的墨迹也不多,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修东昌光岳楼记》碑文,是由杨以增撰写,傅绳勋“书丹”,至今仍保存在聊城光岳楼上。

傅绳勋有八个儿子:

傅绳勋长子傅浚,字伯明,号东泉,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考取拔贡生,道光二十年(1840年)参加乡试并考取第五名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中甲辰科第二甲,第七十四名进士,曾任吏部主事、文选司郎中,官阶正五品。可惜三十多岁病故,英年早逝,未能施展其才华。

傅绳勋次子傅沅,字仲江,号心泉,少年时就考取优贡生,清咸丰元年(1851年)秋天考中举人,初任山西大宁县知县,改调福建省将乐县知县。

傅绳勋三子傅汉,四子傅涟,七子傅濂等。.

傅绳勋晚年讲学于济南“泺源书院”和聊城“启文书院”,病逝于家里,享年八十二岁,其“神主”被崇祀在聊城的“乡贤祠”中。

聊城明清圣旨博物馆珍藏四道诰命是封聊城傅绳勋父母、祖父母、妻子的。其父母在嘉庆与道光年各被封了一次,父母被封的官衔也随着傅绳勋官阶的提高而提高,这也反映出诰敕封赠的一个特点。

聊城明清圣旨博物馆共收藏有五道聊城傅以渐家族的圣旨。

自傅以渐后,聊城傅家家世代书香,不断有人考中举人、进士,清代傅以渐家族官至七品以上者达到一百余人,为国内罕见。即使到了近现代,傅以渐家族仍然人才辈出,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代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先生,就是傅以渐的七世玄孙。

傅廷辉

傅绳勋的父亲傅廷辉历任河南怀庆、归德二府经历。傅廷辉夫人朱氏,是聊城庠生朱衍诗之女,生有二子,长子傅绳勋;次子傅继勋,字玉溪,号湘屏,均读书成名,宦途如意。

ruiqi(2014-10-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