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传说为人祖伏羲的母亲。阆中民间传说,华胥在阆中南池(古称“彭池或彭道将池”,即今七里坝、马驰坝整个地区,唐时犹为大泽苍池)边孕育生下伏羲。阆中古有慈凫乡,包括今彭城镇、双龙镇、七里镇等地区,慈凫这个地名,就来源于“伏羲”之名。华胥生龙活虎下伏羲后,随部落向北迁徙,越过秦岭到达甘肃天水成县,哺育伏羲后成长为部落首领,最终成为一代人皇,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化。
伏羲的称谓的名字很多,都有其特殊含义和来历。史籍上称“太昊伏羲氏”,“太昊”是先民对伏羲神化的尊称,即“天帝”的意思。因他“豢养牺牲”(即养六畜,以供宰杀食用),又“伏牛乘马”,故叫他“伏羲氏”(“羲”即“牺”)。伏羲宰杀牲畜,烧煮成熟食,并采用野葱、山姜、树椒和盐为佐料调味,是我国最早的厨师,故又叫“疱牺氏”。古时“宓”、“虑”都音“伏”,“羲”同“戏”,故伏羲又叫“宓羲”、“虑戏”。我国古代有三皇五帝的传说,现在史学界一般认为,三皇乃伏羲、女娲、神农,故称伏羲为“人祖”。即人类始祖之意。
伏羲时代为仰韶时期,氏族社会高度发达,原始耕作刚刚开始。他接受了长期形成的巫师教育,熟知祖先在桦皮和岩石上所作的记载,于是他成了当时学识最渊博的人,这才有了他后来的伟大创造发明。他定官职,制网罟,养六畜;他画八卦,分九州,改结绳为书契;他正姓氏,兴嫁娶,始一夫一妻制;他改巢穴构造房屋,变茹腥而为膳食,制九针以为医药,作甲历始有年月,等等。伏羲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奠基者。由于他提倡一夫一妻,不断遭到母系氏族的攻击。伏羲酷爱和平,对别人的氏族的攻侵,他总是退让,最后退到河南淮阳,他死后葬在那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