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塔,原名尊圣塔,巍然屹立于淮安古城西北隅运河之畔、勺湖之滨的“文通塔苑”内,古朴而又庄严,是富有佛教风格的古典建筑。文通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距今已一千二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据清代《淮需小记》所载;唐代武则天时,西域碎叶和尚僧伽大士曾来楚州(淮安),景龙二年僧伽大士应召入宫,尊为“圣僧”,称为弟子。唐中宗李显令楚州这僧伽大士(圣僧)建造“龙兴万寿禅寺”,并造“尊圣塔”一座。因旁有晋代的文通寺,故后改名为“文通塔”。
清朝道光年间有个巡抚大臣路经淮安,他久闻淮安是个文化古城,老少皆能吟诗作对,于是决定逗留几天,一来观赏名胜古迹,二来试探一下当地的文化水平。 谁知一连几天碰了一鼻子灰,他出的对子村夫乡民皆能对答如流。但他还是不服气,临走时许多人来送他,他立在船首,抬头望见文通塔,心想何不再试探一下,也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于是随口吟道:“一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送行的人知道他要大家答对,只是频频摇头摆手。他见此得意洋洋,回到京城后将此事说于汪廷珍,并云:“淮安文风也不过如此”。汪廷珍哈哈大笑,巡抚大臣莫名其妙。汪说:“送行人摇头是不想答对,给你面子,摆手是已经答对。”巡抚大臣问:“何以见得?”汪廷珍举起一只手摆了摆说:“你看,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巡抚大臣恍然大悟,连声说道:“妙哉!妙哉!淮安真是文化通天,文通塔真是名不虚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