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撤销炎亭镇、大渔镇、石砰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金乡镇。调整后,金乡镇辖7个居民区、7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东门大街60号。
金乡濒海,远古时,这里是一片海洋。后随海岸线的外移,逐浮出水面,首先浮出水面的是瀛岭(今狮山)。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筑城时发现的一块碑碣中有“大地原从海上来”之谶语,也准确而艺术地道出了自然界沧海桑田之变迁。
金乡古称瀛州,瀛洲系三国时代周瑜训练水军的“横屿船屯”范围之内,属“回浦地”。“小金乡”浮起于唐末。250年后,南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1129),建置了金舟乡,隶属于平阳县。至于为什么叫金舟乡,有人说是金舟乡从海面浮起时,有沉船之骸附金银珠宝;有人认为是因为金舟乡南面有金字山和复船山,各取一字而得名。从涌泉寺的兴衰、黄泥岙的石马、石翁仲陪葬饰物及梅岭的摩崖石刻,可知唐末至宋期间已商贾云集,逐渐繁荣。金乡地域在三国时期,隶属“罗阳县”。清光绪廿年(1894),云岩乡鲸头村村民在山麓挖掘墓圹时发现“朱曼妻地莂”,石质,刻有文字。“莂”就是“契约”和“合同”的古代用语,也就是朱曼买地安葬亡妻的地契。朱曼是晋咸康四年(294)的立节都尉,可以推断他当时是驻在鲸头本附近的的。鲸头离金乡不过30多里地,可见晋时,这一带地方已有人居住。此外,1997年6月调查发现了钱库镇桐桥村有古代石棚墓群。石棚墓又称支石墓,普遍出现在新石器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这就佐证了远在商周之前,已有先民在江南一带生息,繁衍,把金乡周边地区的历史向古代远溯了上千年。至于现在的金乡城内,那时是否时有海水冲击或者时不时地被淹没,无文字可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