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陈后主祯明年间(587——589),金乡北郊灵峰建有“金鳌寺”,俗名外寺,是金乡有文字可考的最早寺院;据乾隆年间县志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在灵峰建凌云寺(俗称东寺)。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的金乡梅峰涌泉寺和“四顾屏尼庵”,据传,历史上曾有过“一千和尚、八百尼姑”的鼎盛而名闻遐迩,后在清顺治时焚毁于一旦。近期为保护历史文物,已予以重新修建。在迁移古代墓圹时,发现被烧的尸骨,可作为“焚毁于一旦”之物证。可见金乡周围地势较高的一些地区在商、周至晋、南北朝、隋、唐时,就陆续有人居住,至宋代已相当繁荣了。梅峰古道上的马相公摩崖石刻确凿地证明了那时有众多商贾过往。
北宋时,县以下置乡、都。从北宋末至南宋金石文字等有关著述,已见“金舟乡”,隶属于平阳县,是为“金乡”之名由来之始。至于为何叫“金舟乡”,据说是金乡地域从海面浮起时,有沉船之骸附金银珠宝;也有人猜度是“金舟乡”南面有金字山和复船山,各取一字而得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