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见于唐朝《元和郡县志》谓怀集骠山“多铁矿,百姓资焉”的记载,两块属于怀集县的唐代庸调银饼在古都西安南郊出土,一处天后宫遗址在怀集中心洲的发现,一些收集于怀集民间或出土自墓葬的波斯钱币在县博物馆的存藏……种种迹象让燕都怀集蒙上神秘色彩。历史悠久的怀集在几百年前甚至一千多年前就是海陆丝绸之路一个重要对接点。海陆丝绸之路穿越崇山峻岭,连接起了沟通海外南北的丝绸之路。
从地图上可见,怀集,处广东西北部,居南岭余脉之南侧,接八桂大地广西,近芙蓉潇湘湖南。昔日怀集,境内青山叠叠,林海莽莽,物产丰饶,流一江汇两河聚二十一水,河溪处处,四通八达,连接三省。
绥江上游可直通广西贺江,下游可达四会、广州及西江沿岸各地;中洲河向北可到连山、鹰扬关和湖南永州;凤岗河向北可到连南、连州,向东可往阳山、清远;梁村河向西可去封开和广西梧州。在丘陵陆路行走艰辛的古岭南,行走水路无疑是交通的较佳选择。
“因此,水路助推了古时怀集的商贸业发展。”林昉说,从四会马房沿着绥江而上,怀集县境内,发现不少古时留下来的大小码头的遗迹:坳仔码头、绥江与凤岗河交界处的象角古庙码头、龙湾码头、三江口码头、梁村圩码头……这些码头都是古代商船的集结地,在县志都有所记载。古人通过这些码头,开展货物进出口贸易,即通过水路把怀集的土特产运出,把外面的盐、布匹运进来。不同的码头,其功能不大一样。其中坳仔镇大洞码头以竹交易为主;县城龙湾码头以竹木、土特产交易为主;梁村圩码头以出口米、粮,进口盐、布匹为主。
“有码头的出现,就证明怀集古时水上交通活跃。”当地文史专家介绍,通过水路,外面的货物进入怀集,然后,往东北方向走,通过汶朗镇的云梯古道进入洽水、连南、阳山一带,至湖南;向西南方向走,则进入广西、贺州。至今,汶朗镇的云梯古道就是怀集古时作为南来北往重要通道的物证。专家们还介绍,现在怀集县博物馆里还存有当时失散于民间的古波斯钱币和广东出土最长的“独木舟”(汉代水上交通工具,6.95米长,0.52米宽),古时怀集水路交通的繁华可见一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