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2013年夏邑县完成生产总值191亿元,同比增长13%。2013年以来,夏邑县根据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按照合理布局、功能完善、产业集聚、各具特色的思路,结合城镇定位与实际,加大投入、明确重点、快速推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寿的现代化新兴城镇。2013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9.8%。
一是突出重点,加快城区建设。重点围绕“一湖”(天龙湖)、“一河”(废运河)、“三区”(旧城区、新区、产业集聚区)做文章,以县城人口产业加速集聚、功能全面提升为核心,大力延伸完善城市功能,推动新城区提高城市品位、增强辐射功能,老城区提升交通状况、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新城变“靓”,旧城换“颜”,成为全县发展的极核。2013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7.6亿元,完成了道路、城区供水、排水、绿化等多项重点工程40多个;启动了26个高档小区建设,尤其是总投资20亿元的中原国际纺织服装商贸港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商丘市周边体量最大、业态最全、辐射最广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
天龙湖公园
天龙湖公园
二是统筹兼顾,加快中心镇区建设步伐。按照“一主、两副、一带三轴三片区”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一主”,即县城区为县域城镇体系核心;“两副”,即会亭镇、车站镇发展为县域两个副中心;“一带”,即车站镇-县城-会亭镇发展带;“三轴”,即县城-会亭-业庙、会亭-济阳、县城-韩道口三个发展轴;“三区”,即以县城为中心中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3个城镇经济区,突出抓好以会亭、车站、城关、太平、李集等10个建制镇为重点的中心镇区建设,搞好集镇道路、排水、电力、通讯、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功能。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城镇主导产业,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增强城镇经济实力,带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新型农村社区与中心城区、中心镇区、产业集聚区一体规划建设,形成了“城—镇—社区”联动发展的局面。全县共规划了120个新型农村社区,89个农村社区,9个城中村改造社区,22个乡镇政府所在地。2013年,全县19个乡镇中心社区基本建成,4个产业集聚区社区全面建成,吸纳8000户居民近3万人居住,实现了农业人口向集镇区和产业集聚区的有效专移。
四是产城融合,促产业集聚发展。围绕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了商品房50万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70000平方米。从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着手,修建了跨越大道、创业路、康复路等道路和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完成了供水、休闲娱乐、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品位的不断提高,有力的促进人口向城市转移,也为承接转移、发展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强了竞争力。
五是强化招商,增强产业支撑。2013年以来,全县新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7个,其中1至3亿元的11个,3至5亿元的2个,10亿元的以上的2个。完成省外资金实际到位资金41亿元,实际到位境外资金2900万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3000万美元。
(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县粮食平均单产889斤、总产19.7亿斤,分别增长0.8%、4.5%,实现“九连增”,我县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唯一。双联鸭业养殖基地规模扩大,雨润集团夏邑基地开工建设,全县生猪出栏及存栏量均居全市第一,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总数达到11家,全市第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认真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在全省绩效考评中位居第三;完成了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和13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建设任务;桑堌、何营两乡镇土地整理工作顺利推进。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1.2万亩。农业生产装备及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6.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5.3亿度,增长20%。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迅速壮大,产业集聚区落户纺织服装企业78家,从业人员超万人。淮海铸造、雪枫粉业、华鹏纺织、圣源线缆、祥熙织造、大洋纱线等市级重点企业运营正常,其中圣源线缆获得“市长质量奖”。金联发箱包、方舟棉业、德航服饰等成长型企业规模扩大,效益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启动了博园家具城等专业市场建设,完成了工业品市场改造任务,开工建设和改造城乡农贸市场6个。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活跃,石油、通讯、烟草、邮政等行业效益逐年提高,物流、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县个体工商户2.3万户,数量居全市第二。
(二)持续统筹城乡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第三次修编,规划区面积由36平方公里扩大到66平方公里。完成了火店等6乡镇中心社区详规编制工作。加大违法违规建房控管力度,城乡建设秩序进一步规范。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启动了教门街拆迁改造工程;围绕市民关注的热点,集中搞好城区道路、供排水、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修缮、疏通排水管道12公里,新建公厕9座;完成了第二水厂建设任务,实现一、二、三水厂联网联供。加大新城区建设力度。完成了医院、学校规划布局;提高了运河景观带绿化管理水平;完成了南区6条道路建设任务,长寿阁等重点建设工程基本完工;力达、天龙湖运河城等现代特色小区初步建成。加速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拆除旧房9200处,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净增耕地4540亩。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40个,新建住宅1.7万户,骆集双联、太平龙河湾等社区成为全市典型。启动了产业集聚区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修县乡道路57公里,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持续加大招商力度,招商成果不断扩大。抢抓产业转移机遇,认真实施招商引资路线图计划。新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其中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3个(金晶生化、万锦实业、永安纺织)。实际利用外资3080万美元,超额完成市定任务。坚持领导帮扶和双周督导制度,大洋纱线二期、祥龙织造、天嘉服饰等实现正常投产。全年争取中央批复投资项目33个、2.1亿元,全面完成了14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四)持续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产业集群迅速壮大。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扩容提升工作,规划面积达到19.44平方公里;新建了产业集聚区展览馆,实施了华夏大道拓宽改造和第二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基础建设工程。纺织服装业快速发展,全县纺纱生产能力160万锭、织布能力5万吨,年服装生产能力7000万件(套)。在2012年初省政府组织的产业集聚区观摩评比中,获得黄淮四市第1名的好成绩,被确定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培育对象”。
(五)持续抓好财税金融,发展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财税收支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收入2.8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2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5.2亿元、贷款余额47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22.3%、8.5%,金融存贷款余额均居全市第二;农村信用社达标升级工作稳步推进。
(六)持续创优发展环境,区域发展优势逐步增强。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地、招工、融资、环评等发展瓶颈。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解决了用地难题;逐步完善招工促进机制,基本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协调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融资到位资金7.8亿元;先后帮助48家企业办理了环评手续。严格执行“123456”软环境治理机制,全市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软环境治理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七)持续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公共财政收入用于重点民生支出达23亿元,占全县公共财政支出的79%。就业和保障工作得到新加强。完成绿色证书、“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500人,被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全市唯一。逐步加大低收入群体救助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受到国务院表彰;持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建保障性住房2200套。教育、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8名考生考入北大、清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督导先进集体”;认真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改造学校83所;强化校车安全治理,全年没有发生校车安全事故。加大科研投入,荣获省科普成果一等奖1项。卫生、计生工作取得新突破。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基本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认真开展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工作,通过上级验收。广电、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电视广播质量逐步提高,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000户。隋唐运河济阳段申遗工作稳步推进;加强对外文化宣传,长寿文化、华夏文化对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其他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依法供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没有发生污染事故。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做好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以及拥军优属工作。老龄、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地方史志、工商联、人事、编制、审计、气象、盐业、物价、档案、粮食、供销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打火机产业基地
中国打火机生产基地——夏邑
夏邑县是中国最大的打火机制造基地,夏邑县打火机加工产业集群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之一。夏邑县拥有各类打火机生产及相关企业219家,从业人员3万人。2007年,全县产销打火机50亿只,实现产值30亿元,其中仅夏邑县会亭镇打火机厂家就实现年产销打火机30亿只,实现产值18.5亿元,占全县总体的62%。夏邑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一次性打火机生产基地。2007年,夏邑县组织新九、顺通、慈会等5家规模以上打火机生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针对“CR方案”中有关技术要点,研发出符合标准的自动锁定撬板等6项产品配件,从此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止儿童误用安全装置的打火机,使所生产的打火机全部符合“CR”标准,通过了欧盟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夏邑县生产的“新九”“百事得”牌打火机,获得名牌产品称号,远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还出口到俄罗斯、日本、韩国、南非等20余名国家和地区。
纺织服装基地
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夏邑
按照“纺织产业做大做强膨胀规模,服装产业招大引强培育品牌”的思路,夏邑县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引进纺织服装类产业项目,先后落户纺织服装企业80余家。纺纱能力由2010年初的不足10万锭发展到160万锭,织布能力从5000吨发展至5万吨,服装加工能力由不足1000万件突飞猛进至7000万件,初步形成了“棉(化纤)—纱—布—染整—面料—服装、家纺”的产业链条。2011年全县生产棉纱超过70万锭,14万吨,约占世界产量30%。
食用菌加工基地
中国食用菌之乡——夏邑
夏邑县食用菌生产加工业主要分布于夏邑县车站镇、李集镇、王集乡,起步于2000年,发展于2002年,现已成为豫东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全县11个乡镇、83个村委、8000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形成以双孢菇、草菇为主,香菇、鸡腿菇、杏孢菇、平菇等多菇并举的生产格局,先后培育40个购销加工龙头企业,61个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全县发展双孢菇1.5万座、750万平方米,其他菇类1000万袋,年产量1.5亿公斤,年加工食用菌罐头2万吨,盐水菇6万吨。带动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达3.2万余人,初步成为全国知名的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和创汇基地,先后接待黑龙江、湖北、山西、河北、安徽、内蒙古、山东、四川、陕西等10省27个县、市领导及专业人员500余人(次)参观考察,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乡”, 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食用菌之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