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舞线狮的人,一耍就是几个世纪
与“双音”同样极具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还有深藏在霍童古镇的霍童线狮技艺。它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依附霍童传统民俗节庆“二月二灯会”表演,是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新发和雷美凤一样,于2009年5月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所传承的正是“八闽绝活”霍童线狮技艺。
现年68岁的陈新发告诉记者,他的祖辈是从泉州一代迁至霍童,线狮的技艺早期是从类似于提线木偶的表演方式演变而来。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创新,线狮的体积从最初的小如木偶发展到现在的庞大沉重,结构由简单变得复杂,制作工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
“过去,我们的表演并没有设计狮子抢球的环节,现在可不一样了,不仅有了狮子抢球的环节,还有从一头狮子抢一个球,到三头狮子抢一个球,再到球中球的设计。”陈新发介绍。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陈新发便钻研起了线狮技艺。如今,老宅子里的阁楼上还摆放着一个已有半个世纪历史的线狮,庄严厚重的历史积淀如同这座300年的老宅,似乎这里的每一个记忆都与线狮有关,每一个角落都能勾起发生在陈新发身上的线狮故事。
陈新发清晰地记得1986年在福州西湖表演线狮的情景。每次表演,约有15人左右,每人负责狮子的其中一部分。线狮表演之前,从舞台制作、灯光效果配置到绳子布局均由人工操作。用一根长约4米的杉木在不同距离位处装上滑轮,并且在狮子的头部、尾部系上往返的绳索,狮子的双腮左右系上两条绳索。线狮通过头索、尾索用腮索拉动,使表演台上的线狮坐立、蹲卧、摆首,加上灯光变幻、吐云喷火、打击乐等配合,表演的雄狮出洞、三狮戏珠等动作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