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里的闽东故事3

家乡区县: 福建省蕉城区

技艺传承,期待更庞大的队伍

霍童“二月二灯会”期间,陈氏和黄氏线狮队伍会在镇上游街数小时,当线狮队伍穿过镇上的明清古街时,历史沉淀下来的古老技艺在一代又一代闽东人身上重新焕发。在陈氏线狮队伍里,目前最小的仅15岁。而在雷美凤100多位学生中,年龄跨度从12岁到40多岁,而从中寻找合适的“双音”组合,成了头等大事。

“表演‘双音’的两人不仅在身材方面要求相差无几,更重要的是在音质的相似度、默契和配合上要求极高。”雷美凤介绍说,常见的畲族民歌只有单声部,而“双音”却是在其他少数民族民歌中少见的多声部民歌。

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媒介,但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雷美凤表示,对于年轻一代的畲民来说,他们可以借助汉字学习畲语。因此,市有关部门与蕉城区,联合蕉城民族中学、金涵亭坪小学、八都猴盾小学开设畲族民歌教学班。在蕉城区文化馆,这样的教学每周都在继续。雷美凤说:“只要学生们肯学,学多久我就教多久,直到他们学会为止。”

兰书玉是雷美凤的学生,虽然有畲语的基础,但学唱“双音”却十分费劲。她说,“双音”的声调高的时候极高,如果找不到间隙换气,一口气很难唱上去。光是唱一首完整的歌曲,就感觉很累,更何况一次“双音”表演需要连唱5首。

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陈扬州告诉记者,全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共有1986人,我省拥有108人,其中我市拥有14人,排名全省第二。包括雷美凤、陈新发在内,还有屏南四平戏传承人陈秀雨、陈大并 ;寿宁北路戏传承人刘经仓、缪清奇;屏南平讲戏传承人张贤读;剪纸(柘荣剪纸)传承人袁秀莹;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郑多金、黄春财;抬阁(芯子、铁枝、飘色)传承人刘端富;畲族小说歌传承人钟昌尧;畲族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林仕元;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梅相靖。

此外,在全省552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我市拥有61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4人。

朱圣强(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