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淡出闽东史册的身影2

家乡区县: 福建省蕉城区

支提古刹木刻

版藏千年悬疑

近年,在蕉城区千年古刹支提寺发现的明代木刻《支提寺全图》,引起了考古界的关注。这块高2.25米,宽0.75米的木刻版厚0.045米。正面为雕版反字与图刻,占整个雕版中上部的三分之二,其间有“尊宿澄鉴荷南宋荥封于嘉定迨我”、“成祖文皇帝握乾符以昇位泽被九流”、“仁孝皇太后体坤德以资他恩隆三宝”、“圣像铸千尊”、“内官郑和送”等字样。

市方志委副主任、建文帝研究小组组长王道亨对此进行长期考证后,对文字这样解释道,“大约在永乐五年七月前,明成祖徐皇后下旨给支提寺(即当时的华藏寺),捐赠千尊铁铸佛像。永乐五年七月,徐皇后去世。同年九月,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受徐皇后临终之托,护送千尊佛像到宁德霍童支提寺。”据介绍,早期的雕版印刷工艺十分简陋,一般只是单页小型的印刷品,如一首诗,一幅图画等,后来随着雕版印刷工艺水平的提高,才出现了《支提寺全图》这样能印刷大篇幅的印刷品的木刻版。在印刷品的版式方面,也是随着印刷工艺的提高而不断改进的。初期的印刷品也是单页的形式,版式也不固定,这时的版式主要是上图下文,版面呈矩形,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后来出现的印刷品,虽然是整部书或整卷佛经,但仍采用写本的卷轴装帧形式,除高度统一外,在宽度方向比较随意,一般以单张纸的宽度为准。到了唐代后期由于出现了旋风装、经折装和册页等书籍装帧形式,版面的形式也就因此而得到了统一。

其他县市所珍藏的木雕版还有,周宁鲤鱼溪畔的郑氏宗祠,刻有翁亚春、魏敬中、萨镇冰等名人笔迹。历代祖牌雕刻精巧,保存完好;清末,福鼎陈鹏修率诸子镂版刻字,刻书100余种,积版数屋,除刻古卷书籍外,还刻《红楼梦》、《水浒传》、《天庙论》及译文小说等,不下千册。

朱圣强(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