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

家乡区县: 浙江省鄞州区

贝时璋(1903年10月10日—2009年10月29日) 浙江省宁波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是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创建者和名誉所长。德国土滨根大学先后4次授予他博士学位,中国国家天文台将36015号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2009年10月29日上午9点30分,在家中辞世,享年107岁。

简介:贝时璋自20世纪20年代起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在动物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再生、中间性、性转变、生殖细胞的重建、染色体结构、昆虫内分泌腺、甲壳类动物激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贝时璋院士是大陆1948年遴选的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也是最年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3年10月10日出生于浙江镇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的一个贫苦家庭。
1921年秋,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医学预科。同年,赴德国留学,先后在弗赖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和图宾根大学动物学系学习。
1928年3月获德国图宾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29年回国报效祖国。20年代起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在动物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再生、中间性、性转变、生殖细胞的重建、染色体结构、昆虫内分泌腺、甲壳类动物激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930年,贝时璋院士创建浙江大学生物学系并任系主任。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兼任理学院院长,在浙江大学20年,成为师生爱戴的一代宗师。
从1930年至1949年,这20年一直在浙江大学工作,期间建立了生物系,培养了许多生物学家,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包括细胞重建现象的发现和研究。
1949年起,参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学科各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并于1950年出任实验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1954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学术秘书,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学部委员遴选工作。
1955年被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8年,创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并任所长,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并任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物学教学部主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贝时璋院士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及第三至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生物学卷》编辑委员会主任。
70年代以后,继续从事细胞重建的研究,创建细胞的重建学说。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并主编《细胞重建》论文集。《细胞重建》科教片获第五届优秀科教片《金鸡奖》 ,获第23届国际科技进步奖,获意大利巴马国际医学科学电影节荣誉金质奖。
1978年被德国土滨根大学再次授予博士学位(“金博士”),1988年又一次被授予博士学位。
2009年10月29日,贝时璋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7。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wm23.cn/fendou
我的微博网址 http://weibo.com/u/5280725692/home?wvr=5
我的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5280725692
我的梧桐子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c/87025859.html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王星宇(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