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时报讯 美丽的东平河畔,佛山市第九小学学生冯钰轩与市长刘悦伦一起将鱼苗放入东平河,鱼儿在水中扑腾两下,便迅速钻入水底。这一幕就发生在昨日举行的2013年爱我珠江亲水节开幕式上。 珠江是广佛肇清共同的母亲河。昨日上午10点,2013年爱我珠江亲水节在佛山新城滨江公园灯塔广场开幕,广佛肇清4市市长再表联手治理珠江的决心,四地市民在增殖放流、龙舟比赛、亲子绘画、有奖知识问答、畅游绿道等活动中共同感受到佛山治水的成果,增强了环保意识。
开幕式上,舞蹈表演《情醉水乡》《风雨飞鸿》《桑基鱼塘》将岭南水乡民与水的共生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尽显岭南百姓对水的依恋之情。接着4位市长共同按下祥云按钮,舞台后缓缓升起龙珠似的透明珠,彩龙戏珠的祥和景象呈现眼前。这时,腾空而起的水柱开启了水上彩龙表演的大幕,广州、肇庆、清远、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乐从镇9条彩龙陆续亮相,参与巡游表演。
随后,4位市长与佛山市民一起参加2013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一袋袋鱼苗被放入东平河。与刘悦伦一起放流的是佛山市第九小学学生冯钰轩。她妈妈告诉记者,这次特意带孩子来参加活动,目的就是从小培养她的环保意识。“希望东平河的河水能让这些小鱼快快长大,将来繁殖更多的鱼宝宝,”冯钰轩说。
开幕式结束后,四市领导与其他与会嘉宾还漫步东平河畔,细细品味美丽的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对此评价说:“东平河湿地公园,是珠三角江河景观建设的典范。这里不是欧洲,却胜似欧洲。”肇庆市市长郭锋则表示:“我为佛山有这么好的水环境而感到高兴。”面对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刘悦伦回应说,这只是一个开端,佛山城市升级刚刚迈出第一步,接下来还将打造卫星城市和美丽佛山。
昨日,市妇联还组织市民家庭开展“亲水 亲情——百米长卷亲子绘画”活动、“亲水有奖问答”活动和广佛肇清四市轮滑爱好者“爱水 爱炫”花式轮滑表演,近千名市民参与其中。
四市行动
广州 》
截住自家污水不入珠江
“治理和保护好珠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共同使命,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只有珠江上下游人民共同努力,协同治理,我们的母亲河才会更加洁净、更加环保、更有魅力,”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说。
今年年初,省政府批复了《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提出“一年新进展、三年新突破、八年水更清”的水环境整治工作目标。陈建华表示,广州市将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动员全体市民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与四市人民一道,继续为改善整个珠江流域的水环境作出新的努力。“对于跨界治水,我认为,各自把污水都截住了,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佛山》
367项工程重现天蓝水清
佛山河流密布,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全市内河涌约2800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内河涌为城乡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佛山市市长刘悦伦透露,近年来,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治水工作,以汾江河治理为龙头,将内河涌综合整治作为民生水利建设的重点,全市完成内河涌整治1417公里。尤其是以城市升级推动河涌治理,打造出佛山新城露天泳池、东平河滨江湿地公园、南海里水梦里水乡等精品项目,让市民有亲水乐水的去处。下一步,佛山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着力实施“天更蓝、水更清”行动,其中投资约213亿元推进367项治水工程,力争早日重现天蓝水清的岭南风貌。
肇庆》
跨市断面水质100%达标
肇庆地处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是广佛肇经济圈的一名成员,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区。
肇庆市市长郭锋介绍,肇庆市一直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特别是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构建水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肇庆辖区主要江河湖库水质长期保持稳定达标,西江肇庆段达到Ⅱ类水质标准,跨市断面水质100%达标,确保了下游饮用水源的安全优质。
清远 》
建设珠三角“后花园”
清远处于珠江支流的北江上中游,保护下游百姓的饮水安全义不容辞。据清远市市长江凌介绍,进入21世纪以来,清远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注重抓好包括水资源在内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珠三角“后花园”的发展战略。去年以来,清远积极响应首届亲水节的倡议,制订了一系列保护北江流域水资源的措施。
2012年,清远主要江河湖库水质总体情况良好,以Ⅱ类水为主,监测的17个江段(包括湖库)水质稳定达标的有14个,占82%,超过省定考核目标值标准,2013年清远无省挂牌督办环境水质问题。
》花絮.
清远市长自曝
是佛山女婿
“我是佛山的女婿。”参观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途中,与佛山数名记者聊天时,清远市市长江凌自曝,他的妻子是顺德人,自己也算半个佛山人。他一边赏美景,一边感叹:佛山新城刚启动建设时,曾来过这里,但当时效果还没出来。“这次再来看,效果就很好,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江凌赞叹,国内一些城市的新城建设,全部用钢筋和水泥来堆砌,但佛山新城并未如此。他说,佛山新城对生态和自然的保护做得相当不错,符合先进的价值理念,走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值得清远借鉴的。
跨界治水·南海行动
34条广佛接壤河涌完成整治
记者从南海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了解到,广佛两市接壤区域的主要河道包括汾江河、水口水道、西南涌、芦苞涌、广佛河和珠江等,南海区流入上述河道的主要河涌有34条,集中在大沥、里水、桂城和狮山等镇街。
根据南海区“活化水资源”的战略,2008年南海区开启全面整治内河涌的大幕。在治理广佛接壤区河涌方面,则采取底泥疏浚、岸线修复、岸线绿化等全方位的治理美化措施。其中,区、镇(街道)通过对重点工程进度实施“十五日一报”制度,加大行政督查督办力度等措施,有效地加快了工程建设。同时,针对广佛接壤区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特点,南海区积极探索推行生态清涌、环保清涌等现代科技手段,目前,桂城、大沥、里水等镇街的生态浮岛建设效果显著。
据悉,广佛接壤区的34条主要河涌已于2011年前完成整治,累计共整治长度达138公里。
设拦污栅巩固治水效果
如今,34条主要河涌已完成整治,如何巩固整治成果,南海区则以实际行动表明了“建管并重”这一首要原则。
据悉,结合广佛接壤区域河涌整治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广佛接壤的桂城、大沥、里水等镇(街道)排入汾江河、水口水道、西南涌、芦苞涌、广佛河和珠江的主要内河涌,现已全面设置拦污栅,这对落实河涌保洁责任、拦截内河涌水面漂浮物进入珠江水道和汾江河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出台《关于加强南海区内河涌水面保洁工作的通知》,大力推行河涌水面保洁,将河涌的日常保洁纳入河涌目标管理,以切实巩固河涌整治成果。
开建农村小型污水处理厂
记者了解到,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建设也是广佛接壤区域河涌综合整治的一项重点内容。可是,由于污水处理项目数量多,投资大,资金往往是工程进展的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海区创新融资渠道,以特许经营模式将污水处理厂推出市场,以“区统贷镇(街)还”方式融资筹集污水处理建设资金。同时,通过“绿色通道”加速报建、审批等工作流程,以“十日一报”制度及时掌握建设进度和存在问题,落实阶段目标。以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以“临时措施”确保污水处理厂COD削减量等方式确保庞大工程体系顺利推进。
目前,南海区已投入约9.69亿元共建成投产生活污水处理厂17间(共23期),设计规模为66.5万吨/日,2012年污水处理厂总体运行负荷率约88%。同时,已动工建设的截污管网项目39个(共162个标段),已建成污水管网754公里,在建管网55公里,项目投入约32.23亿元。另外,对于偏远的、分散的、难以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农村将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建设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装置,目前已建成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装置9个,设计规模1.05万吨/日。
展望2013年~2015年,南海区还将计划建设2个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及1个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4万吨/日,包括盐步污水处理厂三期、里水大石污水处理厂和大沥工业废水处理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