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历史文化

家乡区县: 郑州荥阳市

      今天的荥阳,由历史上的东虢、京、荥阳、成皋、汜水、荥泽、武泰、河阴、广武等县和地区分合演变而成,其所辖的地域,在郑州城区以西、汜水虎牢关以东、嵩山山脉东段浮戏山以北、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的广武山以南。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山川秀美,并且有荥阳关、虎牢关等险关要隘,有广武山、鸿沟等名山沟川。
      荥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立县历史已有2200多年,为历代政治要区和军事重镇。
      荥阳是历史上的政治要地荥阳东有鸿沟连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邻黄河,南临索河连嵩山,西过虎牢关接洛阳、长安,地势险要,交通便利:
      公元前773年 - 荥阳是一座久负盛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两京襟带,三秦咽喉”。 公元前773年,郑桓公姬友预感周王朝危机深重,把郑国的眷属、部族、财产安顿在“雒之东土,河济之南”的东虢国(在今荥阳市境内),西周灭亡后,其子掘突以虢郐为据点展开“武公之略”,在中原建立了强大的郑国。
      在历史上是郡治要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后,在荥阳设置三川郡,辖荥阳、巩、京等县;西汉时改三川郡为河南郡,辖荥阳、成皋(今荥阳汜水镇)、故市(今郑州西北)、密县、中牟、新郑、苑陵等县。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改河南郡为荥阳郡,郡治仍在荥阳。
北魏时,在武牢(即虎牢关)设北豫州部,置荥阳郡。北周灭北齐后,将荥阳及其附近地区组成的北豫州改为荥州,州治所设在成皋(即武牢关、虎牢关)。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下辖荥阳、成皋、密、内牟(即中牟)、苑陵(今新郑东北)等县,郑州州府治所仍设在成皋(即虎牢)。唐朝时,郑州的行政建置有所变化,其辖区变为密县、汜水、荥阳、荥泽、成皋等县,直到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郑州州府治所才从成皋移至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

      荥阳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历史上,荥阳曾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社会贤达和仁人志士,战国时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诗、书、画”三绝的文人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都出生于荥阳,宋代的王博文父子三朝为官 ,史称“三朝枢密史,九子十进士”。

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欧阳修、阮籍等文人墨客也都在此写下了千古绝唱。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荥阳是历史上的军事重镇 在有记载以来的历史上,荥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所:春秋时,晋楚争霸,曾大战于此;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后,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荥阳广武山麓建敖仓,储积大量粮食并派驻重兵,使荥阳一跃成为著名的军事重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亲率大军围攻荥阳,在这里与秦军大战,后吴广战死于荥阳;楚汉战争时,荥阳更是争夺的中心,刘邦与项羽在这里长期对峙、反复争夺,最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三国时,曹操在荥阳遭遇董卓大将徐荣“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引自《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而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与吕布在荥阳的虎牢关(今荥阳市汜水镇)大战,这就是有名的“三英战吕布”。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荥阳虎牢关、牛口峪一带与割据势力窦建德决战,以三千铁骑败敌十万大军,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投降唐朝,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根基,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虎牢之战”;明末崇祯八年(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起义军集合荥阳大海寺,根据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定向”的主张,各路义军四面出击,开创农民起义走向辉煌、明王朝统治开始崩溃的新时期。

菲菲猫(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