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 甫

巩义的历史名人

家乡区县: 郑州巩义市

唐·杜 甫

  杜 甫(71- 77O),字子美,唐睿宗太极元年,诞生于巩县(今属河南巩义市)南瑶湾。乃社审言之孙,杜闲之子。“诗圣”
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对于政治很有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土不第,漫游各地。天 宝三年( 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安史之乱前,寓居长安近十年,无所施展,生活贫困, 渐近民情,对当时的政治有较深的认识。安禄山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前往谒 见,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因房铸事,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 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院花溪上,世称“洗花草堂”。后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 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眷出蜀,病死于湖南洞庭 湖畔的宋阳,居于岳阳平江县。元和八年(813),由其孙嗣业扶枢归葬于巩县康店邙岭。

宋·张尧佐

  张尧佐·宋朝人。祖居永安(今巩义市)。温成皇后之伯父,举进土。任筠州推官时,吉州有道士与商人夜饮,商人暴卒,道士逃,为巡逻者获,牵连百余人。转运使今尧佐复审, 得明其冤。后知把水、犀浦等县。因地少人多,田讼频繁,张尧佐为正其疆界,即制订条 款,教育百姓,使讼事减少。升任开州知州时,温成皇后方为修媛,欲以门阀自表,得以任 龙图阁直学上绘事中。端门殿学士谏官包拯等谏言:“不宜骤用”。改任户部侍郎。旋又兼淮 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景、灵宫、四使,又赐二子进士出身。因吴奎等复 以为言,张尧佐辞之,以就任宣徽使判阳河。后跟随镇压太平军。卒,赠为太师。

宋·蔡齐

  蔡齐字子恩,祖居莱州,胶水,后居巩县蔡庄(蔡齐故里之称)。大中祥府8年举 进士第一。真宗宠爱,命赐给七驺,宠为状元。作督丞,通判交州。仁宗时,任尚书札部员 外郎兼侍御史。后贬为龙图阁真学土,河南府参知政事。他为官正直、丁谓党在陷害寇准, 蔡齐上书争辩。享年52岁,赠兵部尚书,溢文忠公。陪葬真宗陵。墓在蔡庄村南。

元·曹锋

  曹锋字振文,巩义市河洛镇洛口人。父曾庐州事。任山东道宣尉付使,转雁门关, 三边总督。卒于大元正四年(1344年),至正十四年(1354年)法赠准圆公。墓碑:择剿贼 有功,其率也,敕葬于永安东(今巩义市河洛镇各村),墓地石刻翁仲、石羊尚存。

元·张恩

  张恩,先解梁八,金·承安二年( 1197年)生。元·至元十二年卒( 1275),金,任嵩 州安抚使,为官正直,贵退乡里。元天金后,任“巩县尹”。卒葬青龙山先莹之次,元·赠清 河郡候。碑尚在。恩四子,长子思敬,初袭尹巩,凡六县。开江陵总管府判官,知均州,同 知扬州路总府事。享年引岁。次子思信。授忠诩校尉管军总把。后迁昭信校尉,佩金符, 管军上千户。在江南平屯田洪泽 30载寿终。三子,思忠。元·赠清河郡至元六年( 1340年) 欧阳高撰文。腰健节丹坚碑。尚存,四子恩孝。郡侯之后多贤也。

明·王升

  王升(?-1644),明朝,巩县杜沟村人。崇帧十三年(164O)大旱成灾,人相食。 李际遇先起事于登封,王升在口头村坚旗响应,打富济贫。其舅父曹太芝,为富不仁,王升起义后,杀曹太芝,名声大震。贫民附之者达五千人。在口头、峡峪等地,依山之险,安营 扎寨,与官军抗衡,直逼城邑。知县宋文瑞,榜文,马指挥,协同典史魏光策捕之而不得。 后设重赏,收买熟知地理之徒,偷袭口头;又使张本善勾通张本库,夜半暗杀王升,致群龙 失首,属众星散。浮戏山,青龙山,峡峪山头,塞堡遗址尚存。

清·李时升

  李时升(1712-1767),清,巩县桑家沟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后,任云南曲寻镇 总兵正二品云南提督。皇帝嘉奖,授予“武显大夫”,其妻王氏、杨氏被封为一品法命夫人。 乾隆三十年,缅甸部酋孟银部入侵云南,清军屡战不胜。乾隆三十二年,清廷命两广总 督杨廷章赴云南督战,杨道云南提督李时升率兵进驻铁壁关。李时升遂遣总兵乌尔登额出兵 木邦,朱仓出兵新街。缅军迫于形势,遂施缓兵之计,伪装求和,一面与清军谈判,一面绕 道八万切关,在腾越地区大肆劫惊。李时升复道总兵乌尔登额、刘德成驰援,缅军被逼急 退,驻铁壁关之清军未及截杀。福灵安即以“诸总兵失地退守,李时升末亲行阵”密奏清 廷。以上人等遂被问罪。是年五月二十五日已时,李时升被害于北京。乾隆三十四年,皇帝 复调大批精兵驱逐缅军,十二月双方勉强议和。是役,耗资数干两,死伤主将多人,边境仍 不得安。乾隆皇帝始悟,处死李时升有误,选予平反昭雪,并厚葬李时升于其家乡。今“云 南提督李时升之墓”碑尚在。李时升重彩画像(交文物管理所保存)和乾隆所颁“圣旨” (已被文物贩子骗卖于外地)。

清·牛凤山 子·牛造
 牛凤山字梧阶。清,巩义市河洛镇明月坡村人。道光十三年(1833)癸已科武状元。 历任甘肃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地区)中营游击,加副将衔。复升任总兵,得四世一品封赠, 后因病离职还乡。咸丰五年(1855),黄河为患,滩地淤沙,收成大减,农民纳赋困难。牛 凤山通过知府贾某,将实情详奏抚院,使赋税得免,众村为之树碑志感。后捻军兴起,牛凤 山率众重修虎牢关以御之。 牛镜(?-1877),字荔庵,牛凤山之子。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进土,殿试获二甲 第一,任翰林院编修。黄善书法,工文辞。对人谦和,受民爱戴。康百万家门婿,光绪三年 (187),巩县大荒,值之好友吴元炳巡抚江苏。植专程访之,拟借助筹粮,赈济乡里。事未 成,病故于上海。

伊笙陌(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