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鼓楼为十字脊重两层的古建筑,是驿站值更守夜,站岗望,传鼓报的制高点,亦是今天盂城驿的形象标志物。顶层下悬挂由该建筑设计者、东南大学教授潘谷西先生题写的“鼓楼”匾额,二层悬挂着国家外交部副部长邑人姜恩柱题写的“飞”,中明史学会执行会长刘重日先生题写的“置邮传命”等匾额。底层墙面嵌有《捐款纪念碑》《重修盂城驿记》。治楼梯到明代那驿道急促的鼓声,再望四方,万千景象尽收眼底。两览河湖,渔帆点点,应塔耸立;在观平畴,禾稼葱葱,绿野无边;南看通衢,车轮浓浓,昼夜不息;北堂皇古城,高楼处处,日新月弄,真令人心旷神怡。
镇国寺塔因寺而名,因在城西,人称西塔。据《(乾隆)高邮州志》记载:“镇国禅寺,在州城西南隅,寺外有断塔。唐举直禅师建,国朝顺治丙申寺毁于火,雍正二年邑人贾国维重修(按:镇国寺,旧志作光孝寺,今据举直禅师本传及现存寺名更正)。”又载:“断塔,今名西塔在州治西南隅镇国寺外。旧传塔有九级,为龙爪去其半,仅存六级,高八丈有奇,围十丈有奇。邑人李自华增修七层。乾隆四十三年火起,诸级皆毁,遂成空塔。”又载:“唐举直禅师,懿宗子僖宗弟也,行脚至高邮,得太平仓基地,亟请于朝。诏以其地为镇国禅院,居之,仍赐号举直禅师。”塔为方形,仿楼阁式,七层。由于历代维修,同一个塔体上留下不同时代的建筑痕迹,亦因此引起一些学者对建塔年代的争议。1956年,大运河拓宽,塔被保存于河心岛上。1957年该塔被列为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3月25日,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镇国寺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