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区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北、东北部高,南、西南部低,南部南海环绕,港湾迂回。地貌主要有三种:
一是山地、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望夫、罗坑、那霍、黄岭等镇境内和沙琅、观珠两镇的东北部,以及霞洞镇西北部浮山岭地区。电白山脉众多。主要有鹅凰嶂岭、双髻岭、刺戾石岭、浮山岭、石床岭、青鹅顶岭、鹞婆钩岭。海拔高度在700米以上的还有白云顶岭、塔石项岭、大娘岭、望夫岭、企岭、簕薮岭等。
鹅凰嶂岭位于电白区罗坑镇东面。地处阳西县、阳春市、电白区三县(市、区)交界处,是区内最高山岭,海拔1337米,是广东第二高峰,素有“阳江屋脊”之称。鹅凰嶂莽莽苍苍,巍峨挺拔,其石极黑,其水极清,漫步其中犹如云雾中穿梭。登上鹅凰嶂顶峰,可俯瞰南海;其山脚下,有著名的里坪风光,那情意绵绵的流水,醉人的山歌小调,古老的水车,犹如世外桃源。这是一座鲜有人涉足的山峰,主峰附近是无人烟的地带,甚至连当地的猎户也甚少涉足主峰,其中五福瀑布和瑶池仙湖最具特色。
双髻岭(又名丫鬟山)位于罗坑镇东北12公里,海拔1264米。山有双峰高插云霄,翠若双鬟,因而得名。为电白与阳春两县(市、区)的界山。
浮山岭位于霞洞镇西北北部6公里,海拔941米,盘亘12公里,为高州与电白分界山,是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的好去处。相传尧时,洪水泛滥,此山独浮,因而得名。浮山岭山青水秀,树木郁葱,泉溪清澈,云雾镣绕,置于其间,恍若仙境。山上峭峰凌空,怪石磷峋,有一石洞面积达70多平方米,壁立如阁。山腰和山下荔枝、龙眼连片成林,花繁果硕。浮山岭有独特的文化古迹,历为兵家要地。早在南朝梁、陈至隋初时,百越族首领冼太夫人曾在此设置营地,现存有冼太营地、冼太庙(诚敬夫人庙,也称晏宫庙)。其中冼太庙相传始建于隋唐代,清道光年间重修。
庄山位于电白区电城镇北1公里处。海拔249.5米。山上秀石错落,古木参天。源于山巅的庄泉全长200多米。其间形成30余个大小不一的天然浴池,掩隐于石群之间,水清如镜。溪畔明清石刻如“临流观化”“海飞云立”、“涤尘”、“庄泉”等散布于石涧、峭壁之上。[7-8]
二是台地地貌,主要分布在岭门、电城、麻岗、树仔、博贺、旦场、陈村、水东、南海等镇(街道)的部分地域。
三是平原地貌,主要是沿江两岸和沿海的冲积层。沿江平原分布在沙琅江两岸的林头、霞洞、观珠、七迳、小良、沙院、坡心、羊角等镇的部分地区,儒洞河两岸的马踏镇和望夫、岭门等镇的部分区域。[7] [18] [8]
水文
主要河流有沙琅江、儒洞河、龙珠河、马店河、大桥河、麻岗河、旦场河、寨头河等。
其中:
沙琅江是电白最大河流,位于区境北部,发源于那霍镇青鹅顶岭南谷,流经那霍、罗坑、沙琅、霞洞、林头、羊角、坡心、七迳、小良等镇,汇入鉴江后入海,干流长112公里(在原电白县(不含原茂港)境内80多公里)。沙琅江支流多,流域面积广,主要支流有黄岭河、石坦河、里联河(庙背水)、里平河(华垌河) 红树林(水东海堤边)[19]
、龙记河(观珠河)、郁头鹅河(白芒水)等。沙琅江沿岸多是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谷、花生及瓜菜,是电白区(含原茂港区)粮食的主要产地之一。
儒洞河在区境东部,发源于鹅凰嶂岭东南面,流经望夫、马踏、岭门等镇,汇入沙扒港,是电白与阳西县的界河。干流长54公里。主要支流有望夫河、龙湾河等。[7-8]
5资源编辑
海洋与渔业
博贺渔港
原电白县中广东省最大渔港——博贺渔港年捕捞量达15万吨以上。沿海盛产龙虾、对虾、膏蟹、鱿鱼、石斑鱼、金丝鱼、海参、鱼翅、鲍鱼、贝类等。
原茂港域内海洋与渔业资源较为丰富,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有经济鱼类200多种。主要品种有鲳、鲈、鲷科鱼类;还有文蛤、泥蚶、东风螺、芥子螺、鲍鱼等优质贝类;有各种名优经济虾、青蟹,其中南美白对虾、锯缘青蟹、泥蚶、东方螺为主要养殖品种,此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文昌鱼。万寿口至那和沿岸及大洲岛周围,还有大量珍稀海洋生物资源--红树林。[16]
矿产
原电白县已探明的矿产有7类40多个品种,其中高岭土、钾长石、独居石、锆英石、玻璃砂等储量颇多。
原茂港区较丰富矿产资源矿种有:油页岩、高岭土、建筑用花岗岩、地热、砖瓦用粘土、河砂等7种;其中油页岩和高岭土矿比较优势,总储存量有22亿吨,主要分布在羊角镇。[18]
水利
境内有罗坑水库、黄沙水库、旱平水库等水利设施。水利资源充沛。
林业
电白区植被覆盖率达80%,森林覆盖率为48.4%。境内山地、丘陵地带基本种上水果与南药。
农产品
荔枝、龙眼、花生、海鲜等产品久负盛名,是全国最大的连片早熟优质荔枝生产基地和广东省花生主产区。
港口
电白港口众多,有博贺渔港、水东港及澳内港等优良港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