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于搞大跃进,刮“浮夸风”,生产“瞎指挥”,加上自然灾害,致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下降,禽畜饲养量减少,农民生活困难。1961~1963年,全县认真贯彻执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生产逐年好转。196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19704吨,比1960年72973.3吨增产46730.7吨,增长64.04%。1966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恢复到1956年水平。“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批判“唯生产力论”,割“资本主义尾巴”,强调“以粮为纲”,限制多种经营,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70年代后,全县对农业耕作制度进行一系列变革,农业生产推行“三改三化”(水稻高秆改矮秆、间作稻改连作稻、单季稻改双季稻,实现连作化、矮秆化、卷秧化),发展农业机械化等,至197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15万吨大关。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开山造田投入劳力过多,有的工程效益不大,农民生活未能得到明显改善。
1979年以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