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扶风(二)

家乡区县: 宝鸡市扶风县

2、古今名人赞扶风
扶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使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所倾慕;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慕名亲临扶风;国际友人、著名人士不远万里奔赴扶风,留下许多赞美扶风的诗篇和衷言。
①李白《豪士歌》云: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②韦应物题赠《过扶风精舍旧居》云:
佛刹出高树,晨光闾井中。
年深念陈迹,迨此独忡忡。
③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见梅花>>云:
匝路亭亭艳,非时裒裒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晓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等作年芳。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难与月,青女不施霜。
④宋徽宗赵佶赞法门寺云:
大士释迦文,虚空等一尘;
有求皆赴感,无刹不现身。
⑤苏轼携妻右扶风八景之首景“飞凤拱秀”即兴题诗云:
远望若可爱,朱栏碧瓦沟。
聊为一驻足,且慰百回头。
⑥明代文学家康海游览飞凤山时盛赞奇峰异秀云:
客醉潘公酒,
重看远爱亭。
昔贤留圣迹,
而我挹高馨
⑦明代浙江参政扶风人王纶<< 绛帐村>>:
野寺山岗古洞纤,人传曾是马融居。
地深只隔奉人树,岁久仍藏禹穴书。
绀宇钟连清楚寂,碧罗烟袅绛纱虚。
当年借问横经者,前列生徒孰启子?
[注]
绛帐镇(原称齐家埠)为汉马融讲经之地
⑧明代扶风诗人,通判王衡《美阳郊行》
清秋日夕淡云烟,回塞山河正晓然,
天际晴晕连凤岫,堤边绿柳界秦川。
⑨明副使曹琏来扶风作《扶风怀古》云:
巡方一入右扶风,民物宁如旧日同。
唐耸茂陵封古树,桥横漆水吸长虹。
⑩明代嘉庆间扶风知县王世康拜祭伏波将军祠,感慨万千云:
将军豪迈忆当年,铜柱功成可自全。
积散末逢明主信,令人长叹为君怜。
(11)清代李因笃《织锦台》:
秋风吹蔓草,野日照荒台。
缭绕悲心极,回环纱绪开。
此乡多好女,重识二班才。
(12)清代项始震《孟坚墓怀古》
果得藏人理,中国慧骨香。
青松覆短堑,白日老长杨。
几代尊经史,千秋文鬼王。
燕然一片石,末敢说荒唐。

(13)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在扶风县视察文物工作时即兴题诗:
班马尔后豪士谁?诸葛六出愧扶眉。
昨夜犹闻彭总令,岐下新风兼程飞。
(14)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云:
我昔两次送佛牙,巡游缅甸与楞伽。
举国上下争迎拜,倾国遍野持香花。
今年浴佛迎舍利,雷音普震人间世。
不期佳讯联翩来,宝藏初开法门寺。
我于是夕南天行,七日周游曼谷城。
瞻礼梵宫参白足,佛国王民仁且亲。
福德因缘恒自幸,归家又得扶风信。
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
席不暇暖来西安,庆功劳苦宾主欢,
示我录像幻灯片,恍如置我唐贤间。
飏轮往返四百里,塔宫亦可生欢喜。
不有坏宫安有成,他年待看凌云起。
降火隧兮入地宫,深深宫室闭三重,
岂知漆黑沉沉裹,八部天龙拥大雄。
玉棺启见佛指骨,曾使唐皇泪盈目,
想见当年丈六尺,一弹三界群魔伏。
凝视莹莹润有光,不同凡质千年藏。
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照三江。
金银琉璃众宝器,精致工巧辉煌极。
金缕袈裟待展开,天衣便覆无边际。
勤劳智慧叹先民,妙手所到如有神。
密藏加护赖佛力,多劫能留稀世珍,
千载胜缘逢盛世,好将佛事助文治。
天人学究集群贤,财德兼施劝多士。
重现庄严争寸阴,护持法物重微尘,
心光常注近及远,事业毋忘后视今。

(15)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著名文学家、唐诗专家霍松林写诗赞法门寺文化云:
地宫一闭千余载,谁知此中别有天?
一朝发掘传欧亚,堪与秦俑争声价。
千种文物世所稀,建馆陈列惊天下。
飘轮银翼纷纷来,万国衣冠眼界开。
盛唐文化聚焦处 灿烂辉煌照九阪。
国际会议频研讨 学术交流穷浩渺。
继往开来振唐风,中华复兴日皎皎。
(16)西北大学文学院著名教授甄瑞麟《世界第九奇迹赞》云;
周原残塔草葱茏,孰料犹存地下宫;
瑰宝琳琅惊世界,千秋文物见唐风。
(17)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秦川蕴百珍》云;
细雨助豪兴,驱车古原游。
岐周营斯土,诸夏拓九州。
秦川蕴百珍,名刹已千秋。
塔起宝物在,似为人民留。

小小sky(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