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当代扶风作家群
(1)著名作家袁银波
袁银波,男,1952年生,曾用名袁银,是陕西扶风籍著名作家,1969年入伍,从事文艺创作,多次立功奖。1976年复员,在《陕西日报》编副刊,次年调陕西省作协,在《延河》编辑部工作,今供职于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曾创办并主编过《宝葫芦》、《神童》和《艺术界》杂志。现已发表1500余万字文学作品,包括诗歌300余首,寓言200余则,中、短篇童话80余篇,报告文学50余篇,长篇小说5部,中、短篇小说40余(部)篇,专著29部,有多部作品在国内外及省内外获奖。担任儿童文学研究生,副编审。杂志执行主编,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省文联少儿文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华梨园学研究会秘书长。由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审阅、省艺术研究所专业作家袁银波创作的长篇小说《鹰魂》,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忠实题写书名。《鹰魂》作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既是一部反映汶川大地震期间空降兵不畏艰险英勇抗震救灾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反映特殊年代空降兵积极练兵备战的军旅文学。全书65万字,题材新颖、内容丰富、故事曲折、细节感人,填补了描写我军抗震救灾战斗生活的长篇小说的空白。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愚在序中评价:“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我们军队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鹰魂》中很能充分体现。”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文艺评论家吴秉杰说:作者曾有当空降兵的经历,创作具有生活基础,一些跳伞训练及意外事故叙述和场面描写相当精彩”,“小说具有民俗与浪漫的色彩”
2.喜揽鲁迅文学奖的吴克敬
吴克敬生于关中西府扶风县闫西村。父母终生务农,文革中,家庭遭逢大难,沦为“可教育好子女”。精熟木作,兼善雕漆。偶遇机缘,入西北大学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先在媒体执业,后去文艺机,创作小说、散文300余万字。出版了《梅花酒杯》把窗子打开》《渭河五女》《碑说》《青铜散》《状元羊》等十六部作品,作品多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读者》《散文选刊》等转载。1989年获庄重文文学奖,2008年获冰心文学奖,2009年获柳青文学奖,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备受关注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日前揭晓,吴克敬以一部中篇小说《手铐上的蓝花花》喜捧大奖。创立于 1986年的鲁迅文学奖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的文学奖项,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这次获奖的中篇小说《手铐上的蓝花花》首发于《延安文学》杂志上,被长春电影制片厂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立项,由吴克敬亲自编剧、路奇执导,明年开拍。
3、汪润琳小说《周原风》全国夺冠
中国作家协会与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举办的第九届年会上传来喜讯:扶风作家汪润琳的长篇小说《周原风》荣获全国一等奖。长达 56万字的《周原风》
,是一部 8000年周秦文化的缩影,更是一部寓于哲理与传奇的史诗性著作及感人肺腑的英雄壮歌与血泪之曲。小说是以周秦文化发祥地古周原为背影,以古周原地区三个家族复杂的奇幻兴衰史为线索,展现了始于八千年前的灿烂而丰富的中华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相撞击中产生的一幕幕壮阔而惊心的历史画卷。该书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与文艺界好评。
4.“打工作家”登上中国社科院讲台
被誉为“打工文学作家”的陕西省扶风小伙无奇,受邀参加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举办的高端学术会“中国青年农民工城市融入研讨会”,带着《漂泊、盲动,自我发展与城市融入》的主题演讲稿,无奇走上了中国社科院的讲台,以一个朋友阿水的5年打工经历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青年农民工的生存状态,20分钟的发言在会场刮起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头脑风暴”。无奇真名叫李武岐,打工之余坚持以描写底层民众的当下生活为主题进行创作,先后在《天涯》《诗刊》《北京文学》《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诗文,其万字纪实散文《江南私企打工手记》入选《2007中国报告文学精选》而一举成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