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好去处—三水大旗头古村(四)

家乡区县: 佛山市三水区

4、著名人物
三水大旗头古村也称郑村,村中居民多姓郑,由清朝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初建,和其它古村命运一样,逼仄的小屋不再受现代人青睐,而且古村200余间屋舍也已经无法容纳上千人居住,如今郑的后人已经迁出古村。穿梭在古村,时而遇倾颓的院墙,时而看到厨房内满地青砖,有些屋舍欠缺照料日显荒凉。时光倒流100年前,清代的大旗头村何等风光。

①郑绍忠
1891年升任广东水师提督的郑绍忠建造了屋舍后,让村中郑姓人免费居住。而他自己和他的前任方耀一样,5年以后病倒在广东水师提督的职位上,不久便辞逝。  据说郑绍忠生前颇得慈禧太后器重。1894年,和慈禧太后同一年六十大寿的郑绍忠还收到慈禧亲笔书写的“寿”字。  时光再倒流30多年,郑绍忠还是反清农民军一员,他应该不会想到日后的荣耀。据历史资料记载,郑绍忠原名郑金,三水大旗头村人,最初随农民军起事,后降清,改名郑绍忠。当时天下大乱,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和广东境内土(当地土著人)客(客家人)大械斗正在上演,降清后郑绍忠四处清剿起事者,足迹遍布广东境内以及广西、福建,所过之处,多事的地方逐渐平息,清剿有功的郑绍忠甚至得到清廷的黄马褂赏赐。  1891年,时任广东水师提督的方耀因病出缺,两广总督获得清廷批准,调郑绍忠任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上任伊始,便处在清朝水师革新的前端,处在珠江口防御的风口浪尖。  郑绍忠扩建、增建炮台船坞和海军基地,购造新型船舰,招募水师,组织团练。期间,他测量珠江入海口,探测了海流、风速、海雾、海浪,编绘了详细的海图。同时,他还扩建了一些军事工厂和海军基地,以保卫3000余里的海堤。1896年,62岁的郑绍忠病倒后逝去。  据了解,在广东的东莞虎门和三水大旗头村以及广西均有郑绍忠的墓地,他死后究竟葬在何方至今仍未有定论。

②郑润琦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遇刺身亡,举国震惊,国民政府及时为“廖案”成立了“特别委员会”任命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为委员,“授以政治、军事及员警全权”。这个以应付紧急事态、保卫国民政府为由而成立的特别权利机构,实际取代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8月24日蒋又出任广州卫戍司令,极大地擢升了蒋介石的权力和地位。汪、蒋为了排除异己,籍着“廖案”的清查,互相勾结。汪、蒋与许之间有很大分歧,蒋之于许,共事既久,积有很深的宿怨。蒋素怀有野心,每欲整肃粤军,打击粤系军人,因此两人早已貌合神离,大有水火不容之势。许之部将、粤军第二师师长张民达早就告诫过许:“将来倒你台的必为蒋介石!”蒋加入“廖案”特委后,即摆出咄咄逼人的姿势,迫不及待地要向粤军开刀,进而篡夺粤军的军队,以取许而代之。蒋采用突然袭击的手法,拘捕了梁鸿楷、张国桢等一批粤军将领,迫走了魏邦平等一批官员。9月18日蒋介石以广州卫戍司令名义,在广州实行戒严,并包围了许崇智住宅。蒋致函许崇智,“劝”其暂离粤境,实为武力迫其出境。20日,蒋介石派军队至东莞和石龙围住许部粤军的郑润琦、莫雄两部,向郑润琦提出:一、将第三师缴械;二、要郑去职;三、立即离开广东。否则,要将许、梁等人枪毙。莫部遵令缴械800余支,郑润琦部略有抵抗,但最终为免投鼠忌器,郑同意全部条件。并立即传令全师解甲缴械,郑润琦则离任赶沪,从此结束戎马生涯。其后,汪、蒋竟以国民政府名义发表布告略谓:“自八月二十日廖、陈两委员被袭击事件发生后,政府查悉主谋唆使嫌疑犯人,并同时发觉不肖军队,阴谋勾结危害政府一切情状。业于二十五日将嫌疑犯人胡毅生、魏邦平、林树巍等通缉归案讯办,并将谋危政府叛迹已露之军官梁鸿楷等逮捕,暨将其所属部队分别解散、收编各在案。郑润琦、莫雄等包藏祸心,与梁鸿楷等串同一致,甘为反革命之鹰犬,以谋危害国民革命政府……故于本十九日令广州卫戍司令相机处置。以破凶谋而息乱源……。”稍后,许逼于无奈,只好登轮离粤,许部师长许济,亦被解职随行。  据曾庆榴的《广州国民政府》书中讲:“9月19日和20日驱逐许崇智、解散许部粤军的行动,是一次带军事政变性质的行动。这一事件虽然发生在侦查‘廖案’期间,但受这次行动打击的许崇智、许济、郑润琦、莫雄等,事实上都与‘廖案’无关。这些人和他们所管治的军队,无疑是不够可靠的和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但他们与孙中山有很深的历史关系,并且刚刚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对他们加以适当的防范是必要的,而称之为‘反革命军队’,则显然没有足够的根据。这是蒋介石(在汪精卫许可的情况下)利用侦缉‘廖案’的机会,用武力向他的上司夺取军权的行为,是蒋扩张军事独裁、篡夺国民党军事以至党政大权的发端。”  1925年冬,郑润琦举家迁居上海,在法租界开设利源公司,承办“防务经费”,获利甚丰。1928年承办期满,郑南归广州,并开设了利发公司和利商公司,继续承办广州河南、深圳、清远、顺德等地“防务经费”。还承办广州筵席捐和全省糖、烟、酒捐以及经营盐业、航运业。购置轮渡四艘行走广州官窑、三江沿线,方便四乡行旅、沟通物资交流。对于家乡的建设,郑润琦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修建了海洲风雨亭,重修了由海州经乐平至本村的灰沙路。  郑润琦一向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热心捐助广州孤儿院、方便医院及其他慈善事业,还发起重修广州六榕寺花塔等。他的这些关心家乡、扶植桑梓、济贫救困的善举,至今传颂乡里,为人称道。郑润琦于1931年病逝于广州,享年58岁。郑润琦死后,陈济棠特意派“仲元”、“仲恺”两艘军舰运灵柩回乡,葬于七十二卦岗。

③郑绍杭
郑绍杭(1945—1966年)大旗头村人,1962年郑绍杭小学毕业后在乡务农。1964年12月,他未满18岁就抱着为祖国人民去站岗放哨的心愿,积极报名应征入伍,来到了部队驻地——广西宁明县,编入高炮第六十三师六〇七团炮一连,任炮瞄雷达诸元传送班战士。  当时美国为了挽回在越南战场上的败局,利用其“空中优势”,日以继夜地对越南连接中国的两条铁路干线狂轰滥炸,企图切断和阻止中国、东欧等国家的大量援越物资进入越南。中国政府应越南政府的迫切要求,决定派出自己的部队入越参战,其中我炮兵第六十三师光荣地接受了负责广西至越南河内铁路沿线的防空安全任务。  1965年8月,部队进入越南后,从凉山转战到宋化地区。1965年12月20日,美机出动轰炸宋化桥梁,六〇七团与兄弟团组成了严密的火网,向来犯的敌机猛烈还击,全线一举击落美机10架,击伤4架,俘虏上尉飞行员一名。绍杭在这次初战中机智沉着,在传达雷达诸元中,口令清楚灵利,准确无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66年2月13日,六〇七团奉命转至安沛市防区,配属十七师指挥,负责火车站的对空安全。六〇七团在守卫安沛市的3个多月中,作战共30余次,击落敌机40多架,俘虏飞行员一批。  1966年5月31日,敌出动飞机28批共107架次,对火车站和我炮连阵地连续进攻轰炸,投下两千磅以上的重型炸弹152枚,火箭和球形钢珠弹不计其数。六〇七团与六一九团协同作战,官兵们不怕苦、不怕死,前赴后继,英勇杀敌,发射八五炮弹1600多发,十四点高射机枪弹3200多发,取得了击落敌机16架,击伤10架和俘虏飞行员多人的重大战果,再一次赢得了越南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我部牺牲7人,负伤10多人,郑绍杭在此次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1岁。郑绍杭在战斗中多次受到连队的嘉奖,曾记三等功一次。部队按其生前的志愿和表现,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员。

④郑志安
郑志安(1955—1979年)大旗头村人,1975年1月应征入伍,服役期间,勤奋学习,训练成绩突出,屡受团连表扬和嘉奖。1976年加入中国青年团,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提升为副班长,后又任五三五七○部队二营五连班长。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2月17日,五连奉命向那林和双昂地区发动攻击,郑志安班作为该连的尖刀班,一直冲在最前面。当达到那林北侧无名高地时,遇到敌人三面火力夹击,前进受阻,因树林丛密,我方炮火无法支援,志安判断出敌人三个火力隐蔽点的具体位置后,当机立断,命令副班长和两个战斗小组进行掩护,自己带小周和小金两名战士从右侧迂回到敌人第一个火力点背后,向前推进时,被敌人发现射击,小金负伤。志安为他包扎好伤口后叫他就地警戒,又和小周相互掩护交替前进,摸爬到离敌人火力点4米左右时,志安孤身向前向敌人藏身处扔进一个手榴弹,只听轰隆一声,两个敌人当场被炸死,他们接着向敌人设在山洞中的第二个火力点进攻,这时敌人正用机关枪向我连队射击,志安猛扑向前,端起冲锋枪向洞内狠狠射击,结果打死三人。随后,连长命令六班长带领另外一个小组向敌人第三个火力点进攻,志安为了配合他们,不下火线从右侧向哪个火力点接近,在前进中,俘虏了两个受伤的越南士兵,交给受伤的小金看管,接近敌火力点时,突然传来爆炸声,只见六班班长被敌人扔出来的手榴弹炸伤,志安立即朝敌人扔了一棵手榴弹,随即冲上前去打死了两名敌人,其余敌人慌忙从洞后逃生,此时,志安不幸被敌人火箭炮击中,英勇牺牲。  战斗结束后,上级为郑志安追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⑤郑洵侯
郑询侯,男,汉族,1927年生,广州大学计政班会计专业毕业,从1950年开始在广州市税务、财政系统工作,先后担任广州市西禅税务所科员,广州市税务局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驻厂员,广州北区税务局工商税科科长,广州市财政局企财科主办科员,中共广州市市委监察委员会驻广州市财政局监察员,广州市海珠区财政局第二税务所所长,广州市财政局监察室副主任等职务。1984年到广州市审计局工作,任外资审计处副处长。1988年退休后,被聘任到广州市审计师事物所工作。1989年被评为审计师,是我国第一批审计师,被收录进《中国审计师名录》。  工作期间,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58年被评为广州市越秀区先进工作者,1959 年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广州市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吖明(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