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邑—红色瓮安(猴场镇)

家乡区县: 贵州省瓮安县

红色文化、商贾文化、龙狮文化、土司文化及民俗文化为一体,瓮安猴场镇(原草塘镇)。这里自古商贾云集,贸易旺盛,是黔北四大古集镇之一。这里是革命老区,有被誉为“伟大转折前奏”的“猴场会议会址”。这里是贵州省龙狮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她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贤哲辈出,人杰地灵,素有“千年古邑、黔中明珠”的美誉。今天,这里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100个景区之一,正在规划建设成为宜游、宜居、宜商、宜业的黔中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名镇。多元文化聚集的文化名域及黔中精品旅游胜地在这里正悄然崛起揭开面纱。

      初夏时节,笔者到瓮安猴场古镇采访,驱车从瓮安县城沿宽36米的经济开发区大道出发,不到20分钟时间到达猴场古镇。走近方圆几平方公里的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扑面而来,工地上吊塔林立,机声隆隆,各种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几百名建设工人分散在各块工地上,挥汗如雨,抢抓工期。走进建设工地,只见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高近30米、宽约40米的草塘大戏楼主体木架结构已完成。该古戏楼共四层,24只翘角,屋檐雕刻精美,系典型的重檐悬棚式结构徽派建筑。周围的内阁中书第、黔山第一进士楼等主要建设也轮廓初现,站在高处看去,气势恢宏。猴场古镇境内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势突出,在此汇集有红色文化、商贾文化、龙狮文化、土司文化以及集川、滇、湘、黔民族风格为一起的民俗文化,文化底蕴深厚。历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在贵州乃至全国范围闻名的历史文化名人如傅玉书、宋钦、刘淑贞、犹法贤等等,在不同时代产生过重要影响。猴场古镇有着“猴场会议会址”、“傅玉书故居”、“毛泽东行居”、“宋钦故居”、“后岩观”、“老鹰洞”、“奢香古驿道”、“擦耳岩战斗遗址”、“下司石林”等多处旅游资源。猴场镇作为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旅游景区、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和瓮安县“一城四区”建设重镇等目标打造,定位不凡。

  瓮安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围绕以猴场红色文化新村为中心的核心区、以猴场集镇为重点的保护区,深入挖掘优秀的商贾文化、土司文化、人文文化及红色文化,充分结合猴场的历史文化印记,在核心区恢复实木双面大戏楼、内阁中书第、黔山第一进士楼、土司衙门、湖广会馆、古客栈等古建筑。并在集散中心设置休闲服务业,将草塘古邑区建设成为多元文化聚集的文化名域。同时配合下司石林、新华老鹰洞等多处旅游节点为支撑,完美展示古邑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产业配套等综合服务功能,形成高竞争力的复古型国家5A级旅游区。“当前,瓮安全县上下正在全面推进草塘古邑区建设,立足打造秀甲黔中的精品旅游胜地这一目标,放大资源优势,实施深度开发,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推升瓮安旅游开发档次,展现猴场厚重的历史文化,提升草塘千年古邑内涵。”瓮安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何端说,目前整个景区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投资8.32亿元,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主要有草塘大戏楼、内阁中书第、黔山第一进士楼、草塘安抚司、瓮水长歌广场等工程项目建设和下司石林生态区、红色文化基地建设;二期工程投资20亿元,进行古邑文化产业示范园、穿洞河生态区、古邑扩展区、现代农业观光区、生态溶洞体验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期工程投资5亿元,进行草塘古邑旅游区配套工程和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建设。力争到2018年,将草塘古邑旅游区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的打造,将带来瓮安‘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收益,形成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成为瓮安经济发展的软黄金,产生持久的、更为绿色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娆@Rao(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