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灯是山腰、峰尾、前黄一带的村庄元宵民俗中一种吉祥的灯,人家相信这种灯能够庇佑早生贵子。它是在一根一丈多的竹竿顶挂着华丽的六角灯罩,每角系一盏纸制天地灯,俗称魁灯,有的还在灯罩上端糊着一只昂首的纸鹤。各村供奉七星灯的礼俗不一,如后张村是把七星灯奉在家中礼拜三日,然后把魁灯送给已婚未育人家,其余对象焚化;坝头一带是新添丁人家糊七星灯,供奉十五日,以谢神灵;峰尾则把七星灯横列于一竹竿中,挂在门前朝拜三日,然后焚化。
山腰一些村庄还会在元宵节举行抢七星灯活动。华灯初上时,礼炮三响后,撑灯者举着七星灯,朝广场上众多抢灯者舞动,抢灯者等六盏魁灯从头上划过时,跃起夺灯,一时互相碰撞,欢声雷动,夺得魁灯者笑逐颜开,将其带回家中供奉。抢七星灯的民俗活动自文革之后已逐渐匿迹,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始,一些民间艺人吸收其文化内涵,根据这种民俗活动独特的情景,编成民间歌舞。老艺人所编的抢灯歌舞《七星灯》,选南音、北管的小吹名曲《贵子图》作为舞曲,配上唢呐和打击乐,使整个舞蹈表现出喜气洋洋的氛围,特别是舞蹈中出现的男丑、女丑、老头、少女和儿童等角色,以不同的舞姿展现出活泼而又紧张、风趣而又幽雅的场景。一九八六年,《七星灯》经过加工,由惠安高甲剧团排练后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荣获创作、演出和编导一等奖。
如今艺人们还借助七星灯演练成七星灯踩街节目,参加市区一些大型的踩街歌舞活动。参加踩街的女生穿上红艳的传统服装,手里举着一盏红纱灯,头上戴着金色的圆形道具,道具上妆饰着六盏小纸灯。这样的踩街方队艳丽夺目,婀娜多姿,再加上民间曲乐的伴奏,别有一番民俗情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