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曾居云门寺

家乡区县: 福建省泉港区

罗隐(833-910年),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浙江余杭(今浙江省余杭县)人,一作新城(今浙江省富阳西)人。他秉性聪敏,擅长诗赋,与罗邺、罗虬并称“江东三罗”,名振天下。由于诗句善借物咏志,语多讽喻,抨击时弊,故招致忌恨。《五代史补》载他“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竟然“十举不中”,榜上无名。人情冷暖,志不得伸,给才华横溢的罗横予沉重打击,遂改名为“隐”,放弃功名之念,立志周游天下,饱览名山大川,借景消愁。
大约在唐咸通(860年)至广明(880年)这段时间,罗隐浪游福建,他入惠的第一站就是云门寺。
据《惠安县志》载,云门寺在添奇铺小溪(今涂岭镇秀溪村)云门山东麓,唐大慧禅师肇基,寺宇有佛殿三重九落,呈梯状构建,规模宏大,寺僧99人。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唐时的驿道从村中通过,小溪桥头设有市井、公馆,那时小溪一带曾是一个繁荣的集镇,吸引了南来北往的过客。罗隐入惠便于云门寺挂单,在此游山玩水、钓鱼、读书。高僧大慧禅师慕罗隐之名,见面后两人谈经论道,吟诗作赋,一起观测研究山脉水流走向和村落地理位置,设想了改造山河的宏伟计划。罗隐居云门寺之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神奇的传说流传至今。如《小溪出大鱼》的故事,说是因罗隐的一句话,小溪再也没有见过一条四两以上的鱼。《九月豆会开花结荚》的故事,也是说因罗隐的一句戏言,导致小溪的九月豆会开花不会结荚。还有一则《骂倒云门寺》的故事,讲罗隐在云门寺期间,因受不了寺僧的欺负,离开时,他咒道:“顶倒下倒,中间留一殿供三宝。”此后,云门寺逐渐坍塌荒废,现在仅剩的只有中间的大雄宝殿等等。
罗隐乃一代文豪,他的涉足,给泉港这片土地平添了一段雅事趣闻。

刘惠杰(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