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莲庵改堂为庵

家乡区县: 福建省泉港区

界山镇鸠林村清莲庵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1468年),原是莲塘畔一民间佛堂,名良德堂。清同治年间,微妙禅师入住,他矢志苦修,大力弘法,事迹传遍泉郡。据庵中历代相传,弘一法师到泉州设“无遮法会”,事毕在返回途中,特往良德堂拜会微妙,切磋佛理。临行观堂前青青莲塘,浮想连翩,题写一副对联:“清池长印月,莲海蜜罗波”,后代弟子为纪念此事,特将弘一法师赠联刻于寺堂门柱上。
微妙禅师后来往福州怡山西禅寺修持,成为西禅寺的重兴祖师;第四任住持兴辉禅师远渡重洋,往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布法,后定居马来西亚建寺普渡众生;第五、六任住持行亮、肃亮禅师本为夫妻,一夜同梦观音送花,翌日发愿出家同修,投在兴辉禅师门下,后来行亮亦云游东南亚诸国,因其佛理精深,先后被邀往印尼名宗地藏殿及关帝庙“护香”重兴,清莲庵与印尼地藏殿、关帝庙同谱记载,皆源于此。
时至民国,行亮禅师在新加坡双林寺任住持,汇款给在堂主持的肃亮禅师,填塘拓建,精塑佛像,寺院面貌为之一新。由于肃亮禅师只收女僧,又为纪念弘一法师题赠联之缘,便取上下联的首字,改良德堂为清莲庵。拓建后的清莲庵规模达三十多亩,范围比目前还大两倍,行亮禅师兴建的其中两列两层僧舍至今坚固如初,该僧舍条石建筑,为近代闽南沿海一带民居风格。当时修建的一个门匾至今还存在庵中,该匾四边蓝底,浮雕花枝叶,四角浮雕飞蝶,中间楷体浮雕“清莲庵”三个镀金大字。为纪念行亮功德,庵内至今还完好保存行亮遗下的铜佛、铜炉、戒珠、经书、佛衣和刻有行亮书写禅联“清风明月临三界,莲座慈云普十方”的石柱。
今天的清莲庵共占地十二余亩,花卉树木郁郁葱葱,殿宇廊庑耀眼夺目,行亮禅师在印尼的谪传三代弟子、印尼棉兰关帝庙法禅、成雄、睿振等热心高僧慷慨出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建大雄宝殿、观音阁、僧舍楼三座大楼。
纵观清莲庵的历史,可谓是近代中国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佛教文化交流史的一个缩影。

刘惠杰(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