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大东起厝饲蚊

家乡区县: 福建省泉港区

自山腰街踱进一条满是拐角的小巷,可见一处泉港区域内保存最完好的闽南古民居群座落在闹市之后,像一位老者宽容地注视着现代商业的繁荣和嘈杂。这古民居群中最能体现建筑艺术水平、最具文物保护价值的是小三房下厝和中厝两座古民居,都为皆砖石、木材结构,悬山式屋顶,前面有砖埕,并护以杂石围墙,雍容大方。其中又以下厝最为宏伟美观。
小三房下厝系山腰庄氏第十五世祖庄大东所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至五十三年(1788年)建成,比南安官桥蔡氏故居早80年。
整座建筑由东西两座仿皇宫式的三进五间张的大厝构成,俗称“四马拖车”,左右辅以护厝,西面的护厝之侧又一前一后附有武馆和文馆。西大厝宽23米,东大厝宽20.4米,两座大厝共占地1414.84平方米,总计有房间65间,大小天井14个。两大厝主体皆由下厅、中厅、后厅组成,下厅有下厅房、榉头房、前天井,中厅有大房、厅堂,后厅有后大房、后厅堂、后天井、后榉头。古厝的通风采光主要依赖于天井、门窗,以及房檐上的天窗和空气阁,因此如此之大的古厝常年清新明亮,即使是累日阴雨亦不显晦暗。
大厝外墙墙基、墙裙以花岗岩砌筑,上用红砖砌筑,大厝内部以几十根巨木作柱,支撑起宽广的房顶,柱础皆以辉绿岩雕刻而成,有方形、圆形和多边形。托梁是叠梁式,梁上是椽子檩条屋架、双层瓦屋面,上有瓦筒压顶,檐前有圆形和三角形陶制封檐和滴水。由于中厝和下厝始建时临海,这种精巧坚实的房檐结构可有效地抵御沿海风暴。
由于小三房下厝之奢华广大,旧时山腰人笑庄大东“东伯起(建)厝饲蚊”,意谓其房屋人住不完,都留给蚊子住了。没想到百年之间,庄大东、庄大勋两兄弟子孙满堂,这些当时的广厦豪宅正好大庇数代子孙在百年的风风雨雨中安居。如今在庄大东所建的下厝及其堂弟庄大勋所建的中厝里住有后裔20户100多人。居住在古民居的有一半以上是60岁以上的老人,随着生活的富足,儿辈、孙辈们大多在外面盖了小洋楼或买了商品房,而这些老人依然眷恋着古民居。
古民居的各厅堂主要供祭祀喜庆仪式之用,历代红白喜事皆在此操办。虽然大部分后人都迁出去,但重要的红白喜事,如结婚、送终等,还是要回到这里举行仪式。古民居里还有一种独特的民俗:两座大厝的大厅里除了供奉历代祖先,还供奉着一尊保护神,每到各自的保护神生日或忌日,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如下厝古民居尊奉的保护神是杨家将中的杨五郎,农历四月二十三是其生日,每年的这一天,下厝房人就举行庆典活动,并请戏班唱演数天,热闹非凡。

 

刘惠杰(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