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传播始况

家乡区县: 福建省泉港区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宗教不断加大渗透力度。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基督教迅速在泉港各地传播开来。
清同治四年(1865年),涂岭驿坂附近的慕柄村何乌黎旅居厦门海沧,受“西国基督教差遣到中国布道会”(简称“西差会”)牧师传道,慕基督教义,即受洗入教,成为最早信奉基督教的泉港人。入教之后,何乌黎回到慕柄村,劝家人信教,并租屋为简易教堂以传教。他走乡串里,向农民、盐工传授基督教义,阐扬“赎罪救灵”之道。不久,便有山腰及惠安东部的涂寨、西部的黄塘等地群众到此受教。因听众日多,何乌黎等在叶厝村设点传教。
坝头古县村李宝三因受村中大姓欺侮,出走至厦门谋生。一天,他偶经“西差会”礼拜堂前,被牧师邀请参加布道会,不久便接受洗礼,皈依基督。因为他早先习过诗文,颇有文化根基,厦门“西差会”便重点培养其为传教士。1869年,李宝三受遣回乡传道。他从厦门带来一批用闽南方言编成的“白话字”基督教课本,把自己的书房改设为礼拜堂,挂起“耶稣教福音堂”招牌。李宝三勤勤恳恳,每一个礼拜天均要召集教徒礼拜,诵读《圣经》、《圣诗》等,从不间断。厦门“西差会”又派外籍牧师山雅各前来泉港协助教务,在山腰等地设堂传教,还从惠安知县处弄来保护教堂的告示。
古县教堂是泉港的第一座基督教堂,也是泉港有基督教会之始。因堂址狭隘,且地处偏僻,不利于教友聚会和扩大传教范围,次年,古县教堂移至交通方便、居民众多的坝头。自此,泉港的基督教发展迅速,教徒日众。截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泉港先后设立的重要教堂有驿坂、古县、坝头、山腰、叶厝、涂岭、梅林、圭璧、后郑、肖厝、沙格、郭厝、前亭等地,并在山腰创办教会学校普化小学(今山腰中心小学前身),以解决教友子女就学问题,也为教会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刘惠杰(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