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淮河船民习俗

家乡区县: 安徽省固镇县

“平时重忌讳”是蚌埠淮河船民生活的一大特色。各帮忌讳有大同小异的,也有迥然不同的。“排船”(造新船),普遍认为前挡浪缝不能和后挡浪缝对接上,必须两缝破开(避开),否则认为前舱进财,后舱就会流走,不吉利。卖船,不卖跳板,否则就把自己生财的路子卖掉了。不卖“子孙门”(正中舱门),不然就会无儿无女断了后代。人不能坐在“跳”头上,否则生意受阻不顺利。妇女不能跨船头,认为晦气(北河帮不忌讳),故南河帮的船都搭“侧边跳”。买锅,不能空锅上船,要在锅内装上豆腐等东西。南河帮买猪头、尿马子(即马桶)、锅等,不能直接从别人家船上经过,必须在水上漂过去或用自己家的划子划过去。拎油壶上别人的船,意味过湖常遇风暴,出不了湖面,“油”在“湖”里。洗被、套被,不能在别人船上晒、套,“被”谐音“背”,会使人家背时,不走运。船家不外借发面头,不借给别人火,怕自己家的“发势”、“旺火”被别人借走了。大桅杆被称为大将军,不能在大桅杆附近解溲。有的帮认为大桅杆住有“先生”(即白大仙、狐狸精),年三十晚上,还特地敬“先生”。平时十分谨慎,小孩偶然在大桅杆边小便,大人必须马上烧香磕头,祈求“先生”恕罪,否则小孩就会发烧。大桅杆如果断了,则预示船上当家的将有大难临头。若遇此事,当家的即使磕头烧香许愿,仍然终日忧愁担心。船家认为针是戳财神爷眼睛的东西,每月阴历初七、十七、二十七不能动针。又认为剪子是败家的乌龟,每月阴历初六、十六、二十六不能动剪子。年三十晚上,船上长辈总是叮嘱晚辈用红纸把剪子封起来,一直等到过了年十六以后才能开封使用。“翻”、“沉”等音节,尤为船民忌讳。为此,姓陈的称为“掂不动”,“盛饭”为“装饭”,“帆”为“篷”,“翻舱”为“转舱”,“翻船折桅”为船家赌咒的最厉害语言。为了图吉利,把饺子称为“弯弯顺”,面条称为“钱串子”。船上犯了“忌”,即被认为关闭了别人的财门、运气,必须由违反者给“开财门”,即放炮、烧香,或用红公鸡“挂红”。雾阴天行船,遇到鲤鱼跳上船头,船家认为是龙王三太子临船,是吉祥兆头。磕头烧香,并在鲤鱼身上系红绳,按照左舷跳上来右舷放的规矩,把它重新放入水中,谓之“放生”。有的帮还常从集市买活鲤鱼放生。有的帮不吃鲤鱼、黑鱼。据说母黑鱼产子时,日夜沉在鱼子下面不游动,保护其子安全。等小黑鱼出世后,老黑鱼由于过度劳累会出现短时期的眼睛失明,无法寻食。这时小黑鱼则围在老黑鱼身边、嘴旁供其吞食。老黑鱼眼睛复明后,小黑鱼才离去。船家由此特称黑鱼为“孝鱼”,不仅不食黑鱼,还常用高价买下来放生。作为各船帮本帮的标志,在船上升旗或鳌鱼(木制)。北河帮的旗称为“歪毛子”,南河帮称为“打洋棍”。旗子在船头,鳌鱼在船尾。各帮旗子颜色、规格各不相同,高的旗杆在12米以上。别的帮拉纤必须从大旗底下经过,否则被认为是对该帮不敬。往往一帮船在一起,旗子飞舞,猎猎有声,十分壮观。男尊女卑观念在各帮的影响不同。在南河帮、黄河帮、淮平子等帮中,女孩从小就在船舱里生活,一般不得抛头露面,稍大则在舱内专习针线茶饭,出嫁后以船桅为界,一般不得越过,主要在后舱烧饭、做针线。否则女孩有招蜂引蝶之嫌,妇女则有轻浮下贱之议。但在网帮、枪帮、猫船则不一样,女孩从小带着银颈圈,鼻子带“鼻拘子”(金或银的),跟着大人学习游泳、打鱼、织网、狩猎水禽等技能。出嫁后,则头戴白布巾,脖子仍戴银颈圈,捕鱼、狩猎等活干在男的前面。由于妇女在劳动中的地位、生活中的作用不同,这些船民又称“养汉帮”。

依惜(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