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枫亭志》载,宋南康郡王、清源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陈洪进(枫亭人)有个女儿名叫陈玑,因排行第十八,故别名十八娘。这位出身高贵的姑娘同情民众疾苦,变卖自己的金钗首饰,帮助老百姓挖掘了一条从枫亭到涂岭驿坂溪的渠道,以灌溉两岸农田,并在长达十五华里的渠道两旁种植了荔枝。这种荔枝香味尤绝,后人十分感激陈玑,为纪念她,就将这种荔枝取名为“十八娘红”。苏东坡有诗赞曰:“红绡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蔡襄也把“十八娘红”誉为“绛衣仙子”载入其所著述的世界上第一部荔枝学专著《荔枝谱》中。
沧海桑田,今日泉港早已不见“十八娘红”芳踪了。但是涂岭镇驿坂丘后荔枝,以晚熟、优质而闻名,是荔枝淡季中一枝独秀的稀有佳果。其栽培历史悠久,据福建省果树资源普查队从一株单名为“蒲”、干围3.9米的老荔的年轮推算,起码有八九百年的树龄。类似的老树,尚存有数十株。依此看来,驿坂丘后荔枝当属北宋所植,即在陈玑生活时代或略晚一段时间。这些晚熟良种主要有蒲荔(分大蒲、小蒲两种,为丘后荔枝主栽的品种)、马面、皇帝舅、打叔公、桶仔等品种。
丘后荔枝有适应性强、耐旱耐瘠,含糖量高、品质好,早产、丰产,稳定、晚熟等四大特点。其果肉色如凝脂、肥厚脆嫩,味如琼浆,香甜适口。花穗短丛,雌花比率较高,花期比莆荔名种陈紫等品种要晚近两个月。一般荔枝在七月上旬已采收完毕,而丘后荔枝却迟至七月下旬、八月上旬才成熟。陈紫等采摘结束之际,正是丘后荔枝上市之时,这对延长荔枝供应期,满足市场需要,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因此,连荔枝主产区的莆田、漳州乃至浙江等地均有人来此采购荔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