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 (公元前407—前310)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有着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而且,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
义净三藏: 俗姓张,齐州(山东济南长清)人,年少出家,欣慕法显、玄奘西游的壮举,在他三十七岁那年,在广州搭乘波斯船泛海南行,到了室利佛逝,又通过麻六甲海峡,行经马来半岛西岸的羯荼国(今吉打州)、裸人国,再经孟加拉湾各海岸,抵达印度,由东印度的南岸登陆。前后参访了菩提伽耶、那烂陀等圣迹,途中与越南沙门大乘灯相识,留住一年,学梵语,习声明。后来跟随大乘灯一起往西行,同行的还有商人数百名。回国之后,义净最初与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合译《华严经》,后来又译出戒律、唯识、密教等典籍。历时十二年,共译出五十六部,总计二三○卷经典。
杜仁杰(1205~1285),字仲梁,又字善夫,号止轩,金元间散曲家。他不愿做官,屡征不起,隐居期间,遍游名山大川,县内灵岩寺、五峰山及济南名山胜水,都留下他许多碑文游记和碑刻墨迹。定宗至大二年(1309年)游五峰山洞真观,撰写了《五峰山真静崔先生传碑》和《崔先生像赞》。中统元年游徂徕山,撰《贫乐岩铭》。元初,游娄敬洞山,作《娄敬洞洞虚观碑记》。他多次登泰山,撰《泰山天门铭》和《东平张宣尉登泰山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