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声小伙不要夸,三月要冻桐子花。”阆中农村,无山不桐,无户不桐。每到阳春三月,桐花开放,山山岭岭灿若云锦,一片霞色。原来,阆中东北山区地势高,排水好,土壤酸碱适度,夏季日照长,冬季有短暂低温,很适合桐树生长,加之桐树生长快,见效早,耐衰老等特点(特别适合小米桐和五花桐的生长,其榨出的桐油,具有质量优、干燥快、防腐、防锈等特性,是桐油中的上上之品)。
榨油,传统生产加工桐油产品工艺,是将收购油桐籽(又叫油仁),经过晾干,烧水蒸后碾碎,去掉油桐籽外壳总重量的一半,掺合一半在原料内,用谷草包紧放进榨油铁圈内,铁圈规格Ф30至35公分,宽2公分,厚1公分,一般备用60至80片。铁片从1片逐至加至4片,人工踩实原料,最后只保留2片封口为包1个麻,装30个麻(大致不等),放在连木油床内装满为止。油床木料规格宽Ф60至80公分之间一改二挖槽,木料长九尺至一丈,安装离地三十公分,放在木支架框内Ф35公分。操作四人,牵动杠木冲打,一次次加楔木压挤,经过过滤流出油,油流完后,剩下原料称桐油枯,作肥料。民国时期,阆中全县辖二十一乡镇,平均每个乡镇都有1—2个榨油房。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新型工业机器榨油机,替代了传统人力重力劳动。
1945年《阆中县概况》记载:“阆中油桐质量最佳,浓度高达27度,清明透亮,附着力强,抗冷热耐酸碱,防腐防锈。过去民间多用作照明有余才在市场出售,重庆桐油公司设点收购,远销欧美,在国际市场颇有名气。”前几年,有以桐油为题材的电视剧《桐子花开》,可以一窥阆中桐油的前世今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