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向西,经包头,再往西就是临河。全程约400公里。这里是我的家乡,一片独具魅力的乐土。
《爬山歌》唱到:“南临黄河北靠山,海海漫漫河套川。一出昆都伦八百里长,河套是个好地方。”我的家乡临河正处于处河套平原的中心地带,地势坦荡,美丽富饶,是阴山脚下、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塞上江南”、“塞外粮仓”之称。正如民谣所唱“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现如今临河已是巴彦淖尔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十世纪初年,临河还是一片荒芜,你若走在荒野上,觉得饿了,看见草木掩护中一户人家,救走进去,主人看你一眼,会问:“吃饭不?”你拿瓢舀了水,一饮而尽说:“吃,”正遇上主家吃饭,就会立马盛上冒尖的一大碗糜米稠粥放在炕边,说声:“周起来吃吧!”你就端起碗随便瞅个地方坐下或疙僦下吃。如果你渴了走进瓜地,种瓜人不用问就摘个大西瓜,抡开手掌啪一声一拍两半放你身边让你吃。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许多山西人走西口,一到后套就被套住了,那不仅是因为这里肥沃的土地,也是为这淳朴的民风。又说后套是养穷人的地方,穷苦人来到这里都不难活命。
除了汉代即来此游牧的蒙古族后裔,临河人多属移民,山西、陕北、宁夏、山东、鄂尔多斯、甘肃...来源各异。所以生活习俗也各不相同,所以临河就有了诸多的特色美食,善面食的甘肃人带来的拉面、面筋、酿皮,山西人带来的酸饭酸粥,山东的鱼汤泡米饭,以及最后也不知道是哪家专利的河套烩菜。大集体时有言:“分红一块,蒸饼烩菜;分红一块六,酸菜烩猪肉”。当时农民的小康现在在各大饭店登堂入室,巴盟烩酸菜备受人们青睐。这也正说明了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各地各族人民在这里和睦相处,蒙古族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等等相互渗透融合,形成如今独具魅力的河套文化。究竟河套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你只有亲临想必才能有所领略。
早些年一说临河特产,人们就会说到西瓜、河套蜜瓜和大白菜,曾几何时,呼市包头机关厂矿搞福利,初秋开着大卡车来临和拉瓜,深秋来拉大白菜。如今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和物流畅达,河套的西瓜和大白菜不再抢手,只有蜜瓜每年仍远销各大城市。时下临河最著名的当数恒丰集团的河套雪花粉,此外还有葵花油、胡麻油、籽瓜子、金川保健啤酒等。有人说临河是个美食城,不光指上述生产的精美食品,各大饭店的特色菜肴也令人赞不绝口。自治区首府名噪一时的“烩菜大王”就是从临河打出去的;火爆京城的西贝莜面,其经营者就是土生土长的临河人。其实临河还是一座逐步走向繁荣的商贸城,人们都说那里买卖好做,钱好挣,说临河人厚道,是否实情,大家来看看就知道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