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奇观 天下一绝
——白云山地质奇观探秘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大自然的神奇伟力在福安白云山造就了瑰丽奇绝的天然石臼群,其分布广、规模大、特征明显、保存完好、国内外罕见,堪称“宇宙奇观”、“天下一绝”。
据中科院地质研究所专家的考察,白云山的地质地貌集中体现了花岗岩、火山岩的河谷侵蚀地貌,其规模之巨大、种类之齐全、形态之丰富极为罕见。
白云山九龙洞景区、龙亭峡谷景区长达10多公里的溪段间,放眼望去,满溪皆臼:爱心石臼、阴阳石臼、蝌蚪石臼、漏斗石臼、连环石臼、天眼石臼……令人目不暇接,犹如一座雕塑艺术的大观园,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挥洒淋漓。千奇百怪、肖形状物的石臼群,与潺潺溪水相依相偎,无怪乎人们称“这里的石头会唱歌”。
在石臼集中的蟾溪,大小石臼,密密麻麻,排列于清流激湍处,如锅、如盆、如酒壶、如水缸、如神兽飞禽、如罗汉仙翁,形态各异,突兀嶙峋。这里别有洞天,一束日光正从一二十米高的一个洞口,射在光滑的石壁上,映出龙鳞般的亮光。洞的顶端,一块圆石套卡于石壁间,如众星捧月。有传说曰:很久很久以前,如来佛祖驾临此地讲经说法,渡化世人,一时山间的飞禽走兽也纷纷前来驻足聆听。佛祖连讲七天七夜,讲到最后一夜,正好天心月圆,听者和那些飞禽走兽皆得开悟,于是都随佛祖乘着月色而去。有一只老鹰飞得太快,就被卡在中间,也就形成了这独特一景。
九龙洞更是神来之笔,相传为缪仙公收伏九龙之遗迹。这里石岩林立,石臼遍布,薄雾缭绕之时,能给人以身临仙境之感。走进这里的“龙宫洞府”,让人仿佛走进了梦幻世界,走进了异域仙方。只见洞连洞、洞套洞,洞内藏潭、洞间飞瀑。经过只容一人的洞口,再沿着绿翡翠般的潭水,一个大约五六十平方米洞厅,不禁豁然开朗。洞里不知是何处流出的潺潺细瀑,洞壁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臼,攀坐壁上观,如入禅道,仰望洞窗,与天宇对话。一串串水珠沿着崖边伸出的虬枝草藤滑下,溅在岩壁上,虚无缥缈,如入梦境,如痴如醉。若是炎炎夏季行步其间,则暑气全消,心旷神怡,不思归途。
白云山独具特色的地质景观,引起了权威地质专家和旅游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壶穴说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专家在实地勘查后认为:白云山是集晶洞碱长花岗岩地貌、火山岩地质地貌、峡谷及深切曲流地貌、河床侵蚀地貌、水体景观及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其中,大型河谷洞穴群极具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
原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委赵逊教授赞誉:走过很多地方,但这样大的花岗岩洞穴没有见过。地质研究内容非常丰富,很有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 冰臼说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专家:这一奇观为距今约两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的产物,遗迹资源集中、规模巨大,是目前冰川、冰臼考察发现史上绝无仅有的,堪称“中国冰臼的宝库”、“冰臼奇观中精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 专家评价
国内知名地质专家考察后认为:白云山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具备了典型性、科考性、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地貌特征十分罕见,确属全球稀有的地质奇观。
国务院参事谢又予、北京大学地质教授崔之久、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一行到白云山进行科学考察,深深地被这里优美的生态风光与畲家风情所吸引。谢参事认为:白云山典型的地质地貌,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畲族风情,具有奥妙独特之处。
国土资源部地环司司长姜建军赞叹:这是一座百吨金矿!
福安着力打造海西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
福安,海峡西岸一个正在飞速崛起的滨海山水园林城市。这里位于福建东北部,环三都澳核心区,依山面海,港口、高铁、高速公路网构成三位一体的交通体系,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中国三大葡萄沟之一的溪塔葡萄沟等一批生态、文化旅游景点独具特色。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福安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福安市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目标,以承办第三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福安)文化旅游节为契机,深入开展“旅游产业发展年”活动,大力实施旅游工作“七大计划”,努力实现福安旅游产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争取年游客接待35万人次以上。
实施旅游节庆计划,展现福安旅游新形象。切实把筹办第三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福安)文化旅游节作为今年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道路、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大旅游宣传和营销力度,推动境内景区与实力旅游企业开发合作,不断培育和拓展福安旅游市场,提升福安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实施景区提升计划,打造福安旅游精品。围绕打造“白云山旅游”品牌,组织编制白云峰、金钟山、龙亭峡谷、黄兰峡谷等景区详细规划,拓展九龙洞景区,启动白云峰、金钟山景区开发建设。健全白云山景区交通配套,加大力度建设好白云山旅游大道,同时抓紧做好福寿高速互通口连接晓阳公路前期工作,完善白云山景区主干道。加快溪塔葡萄沟景区基础设施配套,促进与畲族文化元素的融合提升。以中央和省市扶持发展红色旅游为契机,加快闽东柏柱洋红色旅游区建设,抓好闽东苏维埃旧址等景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完善餐饮服务、酒店住宿等配套要素,动工建设柏柱洋红色旅游公路,提高景区可进入性。推进廉村、坦洋村、瓜溪桫椤自然保护区、虎头桃花源等景点设施建设,开发社口仙溪漂流等项目,鼓励发展“森林人家”、“农家乐”、“水乡渔家”等乡村旅游景点,建成更多乡村旅游精品景区。
实施文化旅游计划,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围绕打造“一村一特色”,深入挖掘畲、茶、古、廉、红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加大特色景区景点的保护和培育力度,通过加快建设中华畲族民俗文化村、坦洋工夫中国红茶文化产业园、历史文化名村、柏柱洋红色文化基地、范坑“绿色油库”文化走廊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提升福安旅游的文化内涵。着力开发福安特色旅游商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品,精心打造“坦洋工夫”红茶、运动保健电器、畲族银饰、穆阳烤肉、苏堤线面、潭头芙蓉李、蜜沉沉酒等包括食品、工艺品、纪念品在内的系列特色旅游商品,不断完善旅游商品销售网络。
实施旅游招商计划,加大旅游投资力度。注重开展旅游营销活动,通过举办第三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福安)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促进旅游区域合作,实现白云山与白水洋、太姥山的实质性战略协作,致力构建“闽东北亲水游”线路枢纽景区;加强与武夷山和浙南的紧密型合作,融入大武夷旅游经济圈和浙南旅游经济圈,做到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建立旅游共同市场,实现区间无障碍旅游。
“五福之地,平安之都”欢迎您!
神奇美丽的福安白云山欢迎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