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思路的承上启下之年,是我市加快海西建设、实施环三战略的重要一年,是宁德撤地设市10周年,也是新一轮精神文明创建届中年。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闽考察重要讲话、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弘扬新时代海西精神和闽东精神,着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拓展志愿服务工作,确保实现我市创建先进文明城市目标,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优异成绩向撤地设市十周年献礼!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持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结合全国实施“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和我市撤地建市1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组织开展“爱祖国、爱宁德、爱家乡”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市民文明教育,加强市民文明学校规范化建设,落实教育场所,完善教育设施,充实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市民学校在市民教育中的阵地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诚信、友善、勤俭、敬业等道德规范,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集中解决公民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持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结合世博会、亚运会、全国特奥会的举办和我市撤地设市10周年,大力开展“迎世博迎亚运迎特奥迎市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突出普及文明风尚、维护公共秩序、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城乡环境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继续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进一步引导市民学礼仪、懂礼仪、讲礼仪,树立闽东人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文明形象。进一步抓好“公共生活好习惯”主题道德促进行动,引导人们在公共场合中,讲公德、守秩序、促和谐,推进道德养成、优化社会秩序。深入开展“讲诚信、树责任、促和谐”主题活动,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发9周年,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增强诚信意识、公德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倡导环保理念,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3、持续开展道德模范的培育和宣传活动。精心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巡讲活动,以宁德大地上涌现的全国、全省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激励群众,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推动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认真做好以反映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胡玉荣事迹为主的电影《爱在廊桥》的拍摄。继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广泛宣传我市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对入选“中国好人榜”、“福建好人榜”的身边好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优先作为全国和全省道德模范候选人进行推荐,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崇尚、关爱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4、持续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大力推动“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充分利用城乡广场、文化中心、街心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群众性的爱国歌曲演唱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春节组织开展网络、手机、电话文明寄语拜年活动,清明节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缅怀先烈、建设环三”的参观、祭拜活动,端午节组织开展粽叶飘香、龙舟赛等民俗文化活动,中秋节组织开展赏月游园、灯谜竞猜活动。通过节日活动,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我市地域文化魅力,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持续开展“阳光助学”、“爱心妈妈示范员”、“婚育新风暖万家”、“美德在农家”、“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不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5、持续开展廉政文化活动。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规划,把廉政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社会组织等“七进”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规划,纳入年度文明指数测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培育廉政从政的德政理念、严于自律的道德操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进一步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着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1、深化文明城市(县城、城区)创建。创建文明城市(县城、城区)要以《福建省文明城市(县城、城区)考评体系》为导向,以基层社区和公共秩序为重点,以解决难点问题和为民办实事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召开全市文明城市(县城)创建工作座谈会,理清创建思路,对创建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推动古田县、柘荣县等有条件的县(市、区)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建设要以“文明家庭”、“平安家庭”、“文明楼院”和“金邻居活动”等为载体,突出民主管理、环境整治、物业服务、文化引导和邻里和睦,深化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环保、涉台教育“六进社区”活动,努力培育一批文明和谐示范社区。城市公共管理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需求,合理配置市政资源,增强市区承载能力;继续加强治安防范、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文化环境、消防安全等日常管理;规范对城市“牛皮癣”、流动摊贩、宠物饲养的管理。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和相关部门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形成条块结合、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协调一致、共建共享的创建格局。认真做好全省文明城市(县城、城区)初评迎评工作和全市文明城市(县城、城区)初评考评工作。
2、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创建文明村镇要着力塑造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在海西宁德工业区、宁德核电、宁武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所在村镇开展“建设文明村镇、服务重点工程”活动,创造文明和谐氛围和整洁有序环境,做到“环三都澳区域开发的重点项目推进到哪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跟进到哪里”。大力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开展村庄整理和“家园清洁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核心,积极开展农村科普活动,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人才培训,增强农民创业就业的能力;持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三下乡”等惠农工程,重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综合运用“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六提倡、六反对”和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文化中心户等创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倡导文明、环保、节俭的殡葬新风。加大以城带乡的力度,深化城乡结对共建,鼓励和支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村结成共建对子。组织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和调查,适时召开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
3、深化文明行业创建。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行业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创文明行业、建和谐宁德”为主题,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规范行业服务行为,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推动司法系统和行政执法系统文明执法、依法行政、提高执法公信力,以信息化推动执法的规范化、人性化和精细化。金融、旅游、交通、卫生、电信、邮政、电力、建设等公共行业,要着力加强窗口建设、完善服务标准、服务规范,提倡微笑服务、人性服务。加强行业示范窗口的明查暗访和行业测评工作,深化“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文明班组”、“文明科室”等活动,带动各行各业服务达标。着力加强文明行业服务工作的经验总结,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继续推进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活动,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展示宁德旅游形象。
4、深化基层基础创建。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加强创建指导和动态管理,培植特色,提升档次,促进文明单位创建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继续开展文明单位与城市困难家庭、贫困村结对帮扶和共建联创活动,促进文明单位履行社会职责。深化文明学校创建,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载体,围绕师德师风、学风校风、科学管理、安全保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重点抓创建,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积极引导社会团体、民办机构、中介组织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各类创建活动。结合创建双拥模范城工作,深化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不断增进共建实效。组织开展省、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届中复查。
三、进一步推进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省、市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志愿者注册制度、管理制度、服务制度,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整合各级各类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服务网络,筹备成立市、县两级志愿者协会和志愿者管理服务中心。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考评体系,在有条件的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学校中建立志愿者服务队。
2、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以纪念“3.5学雷锋日”、“9.20公民道德宣传日”、“12.5国际志愿者日”等为契机,大力弘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精神,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引导人们尊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适时评选表彰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发挥其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3、全面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围绕讲文明树新风、扶危济困、应急救援和大型社会活动,广泛开展“环三建设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在送温暖工程、希望工程、幸福工程、爱心工程、春风行动、扶残助残、帮扶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普及文明风尚、整治公共环境、维护社会秩序等志愿服务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为广大群众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搭建平台,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友爱和谐,享受幸福生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