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坑是霞浦县溪南镇一个畲族村,远远望去和别的村庄没啥两样。当你走近它时,就会发现这个小村落的砖砖瓦瓦,一本百多年的手抄本,一个清新古朴的青花瓷瓮,一台老式的织布机,一顶鲜艳如昨的凤冠,还有那把做工精细的龙头杖,都留住了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脚印,注入了畲民族文化深深的内涵。
白露坑又名白虎坑、洪坑,由5个自然村组成,345户1420余人,97%为畲族。他们是明万历年初(1580年)至康熙22年分别从外地迁徙而入的。农耕之余,雷氏子弟崇尚识字习武,好学之风代代相沿。清末,白露坑有私塾三所,在闽东畲村首屈一指。仅半月里一个自然村在道光三年(1823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62年间,就出了五个文武秀才。在畲民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歌王钟学吉就是白露坑人。清末出生的他,一生编写了大量诗歌,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叙事史诗《高辛氏》被视作畲族“祖公歌”,小说歌《钟良弼》在畲民族民间文学史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民间传言:“凡有山哈人的地方,必有钟学吉的歌”。至今,白露坑还保存大量钟学吉创作的民歌手抄本。《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里还收入了他的传记。
半月里是闽东地区现存畲族古迹最多的村庄,至今乃保存多座完好的古宅,占地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古宅雕梁画栋,气势非凡,且存文物颇丰。从清代秀才帽、手抄本、婚嫁头饰、文书武具、祭祀法器、牌匾楹联到青花瓷瓮、琴桌案几、橱柜碗筷、绣花钱袋等生活用品,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它对研究畲民族历史文化、风俗民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