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师的动作,悠荡步要自然连贯,记得坐蹲步的重心要放在脚跟上,走,起……”10月8日,记者在福安康厝乡中心小学学生活动室里看到,一位畲族教师在该校每周三的学生活动课上教三年级的学生排练畲族歌舞节目《山哈童谣》,此时,一个学生因没站稳摔了跤,引来小朋友的一片笑声……
近年来,在少数民族不断汉化,传统文化日益失传的背景下,福安市康厝中心小学立足畲乡特色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传统,探研儿童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内在逻辑,逐步探索出一条独具畲乡特色的文化传承之路。近日,该校还因此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
搭台畲风浓厚充满校园
还未进校门,就会远远看到独具畲族特色的学校LOGO,由畲族代表性的“红、黄、黑”三种色彩构成的“学”字图案,活像一支昂首腾飞的畲族图腾——凤凰。“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排挤在主流文化之外,逐渐成为一种亚文化的趋势,让受到现代文化猛烈冲击的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环境的营造显得非常重要。”康厝中心小学校长赵征宇说到。
学校非常重视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和推动作用,用文化的力量滋养师生成长,提炼畲文化精髓中的团结善良、热爱劳动、敢于创造的民族精神,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追求,形成新办学理念和“和谐求实,敬业爱生,乐学爱学”的学校氛围,引领育人理念提升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同时,根据以“环境育人,文化陶冶”的要求,十分重视学校环境布置的“文化元素”,记者在教学楼走廊看到各种描绘畲族历史、畲族文化、畲族民俗、畲族服饰、畲族文艺等宣传壁画;偶尔会看到畲族学生穿着学校免费发放的畲族服饰,引导学生对畲族文化传承、关心、认识,努力营造一个具有畲乡特色的物化环境。
此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取畲族“孝、耕、读”的核心文化,并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和要求,结合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书法教育等,扎实开展“四节”活动,加强感恩教育、民族教育、理想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使优秀的文化精髓渗透到每一个师生的个性品行之中,丰富师生的文化涵养,健全人格。
传承特色教材丰富课程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汲取知识养分快乐成长,康厝小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让不同年级学生学会一项畲族文化项目,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即一年级学生要会说一句畲语,二年级学生会讲一个畲语传说,三年级学生会唱一首畲歌,四年级学生会跳一段畲舞,五年级学生会打一套畲拳,同时做到时间保证,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开展,通过丰富多彩的“五个一”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凝聚力。
在教材方面,也增加了特色内容。编撰《畲乡情缘》校本教材(分上、中、下三册),不断充实完善,内容涉及畲族历史、传统习俗与来历、传奇与故事、民歌、舞蹈、武术、民间艺术、畲医畲药和旅游等方面内容,一至六年级每周综合实践课程以《畲家情缘》为教材实施教学,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畲族文化”,以形成教育的合力。艺术教育中,设计、开展好围绕“畲族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其他学科兼顾,搞好竞赛活动,让“畲族文化”真正覆盖到学校教学的每一个角落。
有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实践活动也不落下。据介绍,该校主要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采访、记录、讨论畲文化,办报办刊等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访问畲族老人,了解熟知畲文化之渊源,考察溪塔葡萄沟、畲族宗祠、詹溪冰臼等自然文化景点,引导学生主动去调查、探究、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学习。
在每个班级中设立畲语角,提倡畲族学生讲畲语,给畲族学生自主交流创设条件。把创建特色学校与提升学校的教科研水平结合起来,设立课题《依托畲族文化,促进学校发展的实践研究》,定期组织教师交流研讨,举行教学研讨会以及成果展示活动,推进有效教学。
流转 畲艺交流硕果累累
文化的延绵在于传承,也在于流转、远播,康厝中心小学没有“闭门造车”,在加强本校学生对畲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对外沟通交流活动。
该校开展“畲文化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了畲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举行“我们都是一家人”联谊会,让台湾著名艺人高子洋、苏园媛与该校畲族留守儿童共聚一堂,感受“家”的温馨。该校还立足畲乡,成立全省第一个畲族民歌传习所,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开放互动的格局。
学校在传承畲文化活动中,培养出一批批艺术人才,硕果喜结:学生歌舞节目《山哈童谣》晋京参加第八届全国校园文化艺术节获银奖,雷雪杰等学生参加中国畲族民歌节获得“全国畲族优秀歌手”称号。教师小合唱《歌是山哈传家宝》荣获“中国长三角、中国澳泰、金港名都杯(华东地区)”青年歌手大赛荣获铜奖,教师畲歌小合唱《茶山情歌》参加“第二届中国畲族民歌节”民歌大赛荣获银奖以及师生表演唱《爱唱歌言》参加“第三届中国畲族民歌节”大赛荣获铜奖。
此外,学校编排的各类畲族节目还应邀参加了福建省文化厅文化三下乡文艺演出、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第四届福建艺术节音乐舞蹈杂技展览、宁德市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迎宾晚会、宁德市迎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文艺晚会、五省区与香港政府共同举办的广西南宁“紫荆龙情在广西电视文艺晚会”演出以及宁德、福安三月三活动等,促进了畲文化传习活动的对外交流。
据了解,学校本着“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民族大融合理念,在传承畲族文化的同时,还不忘加强畲汉两族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共处。在该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近年来,康厝乡有孩子在外读书的学生家长纷纷把孩子转回该校就读,学生不断增加,三年来,学生数每年递增。
融入畲族文化,把畲文化精髓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康厝中心小学校长赵征宇表示,“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个长期发展积淀的过程。将进一步挖掘潜力,丰富内涵,改进机制,坚持不懈使“特色学校”的建设走得更远更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