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州市惠阳区陈江镇幸福村)的客家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中国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国民党左派人物。当孙文于1923年1月和苏联发表联合声明后,廖仲恺被孙文派往莫斯科进行更进一步的协商而同时蒋介石也被送去学习苏联的政治和军事制度。1925年8月20日,在设于惠州会馆的国民党中央党部,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所指使的暴徒杀害,遗体先是暂厝广州驷马岗朱执信墓旁,1935年迁葬南京中山陵侧。
廖仲恺(1877~1925) 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广东归善(今惠阳)人。生于美国旧金山。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1893年(光绪十九年)返国。1902年留学日本,先后入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习政治经济。仰慕孙中山,萌发反清革命思想。1904年受孙中山派遣至天津发展革命势力。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主持执行部外务科工作;当选中国留日学生会会长。担任《民报》撰述,以"屠富"笔名译介亨利.乔治的《进步与贫困》一书,为民生主义进行理论宣传;译载《社会主义史大纲》、《无政府主义之二派》等文,广泛介绍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
1909年(宣统元年)学成回国,为在清政府中发展革命势力,报考而中法政科举人,派充吉林巡抚陈昭常幕撩,办理“间岛”交涉事宜。1911年广东光复后应召担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1912年改部为司,任司长,复改任总参议。1913年宋教仁被刺,潜赴北京运动国会议员反袁,险遭捕杀。旋回广东参与讨袁活动,失败亡命日本。1914年在东京参与组织中华革命党,任财政部部长,以后一直追随孙中山左右,主持财政。1917年参与护法运动。1919年与朱执信、胡汉民等在上海创办《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积极宣传孙文学说,鼓吹"继续革命"。1921年协助孙中山北伐。1922年陈炯明叛变,被囚禁,旋被营救脱险。9月奉孙中山命秘密赴日本与苏俄特使越飞会谈,磋商中苏合作。1924年6月任广东省省长。1925年8月20日夜被暗杀。
广东于1911年11月9日“兵不血刃”地实现了独立,同月,廖仲恺一家由香港抵达广州。此后一年多时间里,他先后担任过广东军政府的枢密员、总参议、财政司长兼国税厅长等职。
广东军政府的首任财政司长李煜堂是香港的老同盟会员,又是广东著名的银业巨商和慈善家,与广州的商界有着密切关系。广东独立之初,他“在港一夕而筹饷八十余万”,才使“所在哗噪”之各民军“就抚听命”。
廖仲恺作为李的助手积极开展了筹措军政费用的各项工作。财政司在广州总商会等认可支持下,头5个月先后从前清藩库、银行等处,提取大清旧纸币1223万余元,加盖财政司大印后逐月流通于市面。
同时,又成立筹饷局向海内外发行有息债券借饷,同期借饷达327万余元。还广泛开展了劝捐活动,5个月内共收到各界捐款126多万元。因此,军政府的饷政两费基本能够维持,广东财政金融也得以恢复和稳定。廖仲恺为此所做的努力备受称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