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1865—1936),曾用名启瑞,字芝泉,晚年号称“正道老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县太平集(今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村)。民国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曾助袁世凯练北洋新军,而后以此纵横政坛十五载,一手主导了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誉,后来因宠信徐树铮,迷信武力统一,为直系击败而下野,曾借助和张作霖和孙中山的三角同盟而复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 。1933年1月,蒋介石派专使迎段祺瑞南下,委以“国府委员”衔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一生清正耿介,颇具人格魅力,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段祺瑞故居原建于中轴线上的屋宇现仅存一大殿,为两卷勾连搭式,上覆灰筒瓦,面阔九间,殿前有民国式走廊,走廊连接的小小月亮门的门楣上写着“怡园”两个字。廊前有一环绕院子中心的水池,但如今完全干涸,一滴水也没有。池子前面(南面)有三座小石桥,连接花园和大殿,后本有两座石桥,但如今已经看不到了,1983年时已被拆除。其实整座花园都已经是1987年重修的了。
大殿的后面是一座四合院式大方院落,东、西、北三面都是民国时期建的灰色洋房,厚重坚实,颇有德国风格,这三面和前面的大殿围出了一个四方院落。
昔日段祺瑞应在二楼走廊之上俯瞰楼下来客。而如今从楼上俯瞰下去,院子里是小区或街边随处可见的健身器械,鲜艳的颜色映衬着灰色的楼房。
段宅曾极繁盛,就连国务会议都曾在此院中召开,地点就在大殿西侧的那座同样灰色的洋楼里。楼房极高,看起来像是两层,其实只有一层。面阔三间,进深九间,平顶。平时这里是作为舞厅用的,有时段祺瑞也会在这里召开国务会议。
今天的安宁让人不能想象出曾有的刀光剑影。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不久,由于各军阀派系之间的斗争,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派兵包围了仓南胡同的段祺瑞宅,以此迫使段祺瑞下野。双方荷枪实弹地在此对峙,虽然最后武装冲突终被避免,但段祺瑞却不能避免下野的命运,很快就逃往天津。自他任总执政以来,在这座院子中居住的时间还不到两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