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如梦杜鹃湖

家乡区县: 阿尔山市

杜鹃湖位于阿尔山市东北92公里处,面积128公顷,因湖畔开满杜鹃花而得名。

沿着小路向景区内走去,四周全是炉渣状火山地貌,很难寻觅到大片土壤的痕迹,然而,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却孕育出了一片连一片的原始森林。多年前的那场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也曾殃及至此,到现在依然还保留着一片劫后的遗迹。

而今落叶松高大挺拔的身影直插蓝天,它们把龙爪状的根深深扎入岩石的缝隙间,牢牢固定住自己高大的身躯,吸收着营养。在这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火山岩石间,它们是生命的强者,风霜雪雨,酷暑严寒,都没能阻挡住它们顽强的生命萌发。

在杜鹃湖四周的森林中星罗棋布散落着火山喷气碟、喷气坑、喷气沟等火山地貌奇观,这些各式各样的熔岩地貌,其实都是同一种原理形成的,只是因其大小,形状不同而名称各异。

岩浆在涌流,凝固的过程中,表层因接触空气而凝固的速度较快,当表层开始凝固,而下层炽热的熔岩还在产生具有极大能量的气体向外排放,这时地表凝固尚不坚固之处便被冲破,将地下的气体排出。

当地下气体排完后,这些排气孔四周的熔岩便凝固下来,形成了形状如碗似碟、如盆似坑、如绳似索的遗迹,现在的人们便根据它的形状和大小为其命名。

更为人称奇的是,在杜鹃湖四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却密密丛丛地生长着杜鹃花,每到春风吹绿大兴安岭的山林时,这些经历了严寒的杜鹃花便迎春开放,一丛丛,一簇簇,如火似霞,满山遍野,遗憾的是此时已到夏末,未能亲眼见到杜鹃花的烂漫。杜鹃树是低矮灌木,喜欢生长在较阴凉的环境中。冬季里它还要经历大兴安岭零下三四十度严寒的考验,等待春天的到来,那时,怒放的杜鹃将把最美的景象带给人间。

杜鹃湖是因火山熔岩堵塞哈拉哈河蓄水形成的,而距此仅14公里的天池是火山口中积水形成的湖,前者称之为堰塞湖,后者为火山口湖。此外,松叶湖、鹿鸣湖、仙鹤湖、眼镜湖、乌苏浪子湖等都是因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堰塞湖。

湖阔、水深、澄澈是阿尔山市堰塞湖群的特色,在阿尔山境内能看到由于火山作用下形成的类型齐全的湖泊,火山专家说:“象阿尔山这样既有火山口湖、玛珥湖,又有堰塞湖,堪称火山湖泊大全,非常少见”。

杜鹃湖湖面呈“L”型,东北为进水口,西北为出水口,上游连着松叶湖,下游衔着哈拉哈河,平均水深2.5米,最深处达5米以上。

杜鹃湖为流动活水湖,四季风景美不胜收。当残雪消融、春回大地之时,湖边杜鹃花灿然怒放,花树相间,红绿分明,湖面如霞似火,湖中野凫成群,灰鹤、天鹅栖息,成群的柳根鱼竞相觅食;夏季湖面浮萍田田,迎风摇曳,清香扑面,似江南美景;秋季水清如镜,湖周围层林尽染,湖面金波荡漾;冬季银装素裹,湖水成冰,晶莹剔透,是个天然的滑冰场。

有诗赞叹杜鹃湖:“神女新浴幽谷香,金针巧为织女绣,素笔遥寄化春雪,杜鹃湖畔舞霓裳。”

湖边修建有游船码头,但面对如此动人心扉的美景,湖中泛舟似乎反倒成了多余之举。站在码头上,四周无人大声喧哗,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生怕破坏眼前的静谧。

“一个湖是自然风光中最美妙、生动的所在。它是大地的眸子,凝望着它的人可反省自我天性的深度。湖畔所生树木是睫毛一般的镶边,而四周苍翠的群山和峰峦叠嶂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梭罗对瓦尔登湖的诗意描写,移植到杜鹃湖上一点也不觉牵强。

远眺杜鹃湖的另一端,云蒸霞蔚,远处的松林衬得它熠熠放光,气象不凡。面对世间的美景,自己才会发觉语言的贫乏,于是只能选择沉默,在心中深深感叹。然后频频举起能留住片刻时光的机器,贪婪地妄想将一切凝固,永久保留。

大自然在这里编织出一幅挥洒自如的织锦,眼睛从湖畔低矮的灌木丛逐渐上移到远方的松林,难得一见人工斧凿之处。湖水拍岸,千百年不曾停息。

杜鹃湖是神的魔域,凡人如我,只能在浩叹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后,悄然离去,因为自己本不属于这片幽美静谧的土地。

在旅行中,总会有那么一些时刻,当你面对特定的景观与人们,感觉自己的意识被唤醒,从平日惯性的冷漠中解放出来,体验到自然与人性的神奇之美。在转身离去的那一刻我知道,杜鹃湖作为“凝固的时间点”,已经在自己的生命年轮上刻下了永恒的印记。

更多精彩尽在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32229811.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dianranbushidengzhan

点燃不世灯盏(2014-11-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