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起义

家乡区县: 梅州市丰顺县

1927年4月21日和5月15日,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丰顺县农民自卫军与农民群众曾先后发动了围攻县城的起义。第2次起义失败后,参加起义的农军退到九龙嶂等地区,并于10月间在九龙嶂成立了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0团。

1928年2月2日,根据中共东江特委关于举行年关大暴动的指示,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0团委和团党部发出《告丰顺县吴姓的工农革命书》,号召吴姓工农群众团结起来,集中在土地革命的旗帜之下,同其他个姓群众一道向反动派发起进攻。

2月11日,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0团和农民自卫军2000多人,以及6000多名农会会员在团长郑兴指挥下,高举党旗、工农革命军军旗和犁头旗,兵分四路乡县城进发,并在良乡河岸筑起碉堡与县城对峙。当晚7时,各路农军分别由张之翰、张雪山、张百荣、张其坤、张弼伦等带领,配合郑兴、张泰元、蔡若愚、黎凤翔指挥的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0团开始攻城。夜9时许,农军摧毁了河对岸敌人的防御工事,然后向城内的敌人发起10多次冲锋。城内的敌人谎成一团,国民党县长冯熙周向汕头国民党政府求救。接着,冯熙周急调汤坑黄夺标率“工军”和田贝、张坡、桥背等乡吴姓保安队前来解围。

12日,农军在良乡的火药库不慎爆炸,县城保安队乘机进攻暴动队伍在良乡的大本营,双方展开巷战。敌人放火烧毁农军营房,迫使农军向大湛等地撤退。

13日,工农革命军和农军北路、西路负责人召开占地会议,调集兵力于14日向县城反攻。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0团分别从县城的西路、北路组织进攻,并从各乡组织了500名“敢死队员”,从双螺口乡县城反攻。农军虽毙、伤敌10余人,但攻城未果。此时,国民党汤坑区长黄夺标已带领保安队、“工军”等反动武装数百人来援。

国民党军第13军第2师副师长兼第5团团长周济民,于15日也从梅县带领第5团赶到丰顺。国民党援军分头进攻各处农军据点。时逢县城一代流行鼠疫,人灾天祸一并降临。为了保留实力,郑兴召集各路领导人研究形势,决定分散撤退。

1929年4月4日,中共广东丰顺县为遵照东江特委的指示,率工农革命军东路军第10团、第12团和农民赤卫队数千人发动了武转起义。

1929年1月1日,中共丰顺县第二次党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选举产生了新的县委,黎凤翔为书记。之后新的县委在全县发展组织,建立工农武转。不久,丰顺汤坑的反动武装“进剿”八乡山革命根据地,被古大存部击败。

敌复于4月5日纠合反动势力围困八乡山。为解八乡山之围和在全县开展土地革命扫清障碍,县委决定:继和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0团、第12团和权限的农民赤卫队,在全县发动一次较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前,丰顺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和丰顺军事委员会组成联合指挥部,由丰顺赤卫队总队长刘春任总指挥。共分5个暴动区:第1暴动区为东北片,分别攻打国民党区政府所在地黄金和留隍;第2暴动区为丰顺附城地区,各乡同时动作,攻打各乡国民党政权;第3暴动区为汤坑区,以游击斗争牵制八乡山的敌人不来增援;第4暴动区为潭江区,配合第1暴动区作战。

4月6日,中共丰顺县委书记黎凤翔率领第12团和第4区赤卫队和革命群众二三百人在潘田的铁坑集合。次日晨,即向黄金市发起攻击。起义队伍包围了国民党第4区治安会和警署,活抓国民党治安会主席、联防主任刘钦堂和3名警兵,缴长短枪20余支。与此同时,县军委负责人陈仕珍带领红军和赤卫队200余人,从潘田和黄金市出发,向留隍推进。12时抵达留隍,与敌激战半小时,即占领制高点留隍中学。分头搜索街道,守敌溃散。战斗中俘敌10名,缴枪20余支,镇压反动分子1名。在第2暴动区,下汤、马图、上林、过桥、叶畲等乡均同时暴动。

7日晚,农军和群众1000多人攻进下汤国民党百美警卫队驻地,俘警卫队队长等9人,缴枪20余支。接着,起义队伍围攻国民党双溪警卫队,击毙警卫队队长张声。在马图,工农革命军派两名携驳壳枪的队员率农军和群众数百人,攻下向治安会和警卫队,击毙警卫队员1名,俘治安主席和警卫队教官个1名,缴枪10余支。工农革命军第10团9名战士率农军和群众围攻上林乡治安会和警卫队,俘治安会主席朱介之和警卫队长朱华等9人,缴枪10余支。丰顺县城附近各乡农军向建桥发起攻击,复活反动分子10余人,缴枪10余支。叶舍的农军和群众于6日晚,攻打乡治安会,毙敌1名,收缴枪80余支。马图像的赤卫队在军队的配合下,打下了顽固的银窟据点,缴枪30余支。在第3暴动区,工农革命军第7团和第3区农军击退了国民党对八乡山的进攻,毙俘敌6人,缴枪20余支。

丰顺全县起义,共攻陷国民党区公所两个,以及13个乡公所,毙敌11人,俘敌174人,缴枪341支。至次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 农村的斗争由抗租发展到没收分配土地,推翻豪绅地主政权。

罗志娟(2014-11-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