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海宁是越、吴、楚属地。秦时在海盐县、由拳县境内。三国属吴郡,隶扬州,为海宁建县之始。 唐武德七年并入钱塘县,贞观四年复置盐官县。元元贞元年升盐官州,天历二年改名海宁州。明洪武二年降为海宁县,属杭州府。清乾隆三十八年复升为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直属浙江省,民国37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解放,建海宁县,属嘉兴专区。1958年10月海盐县并入海宁县,到1961年12月复建海宁县。1986年11月,撤海宁县,设海宁市,属嘉兴市。 历史上海宁县治长期在盐官镇。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迁移袁花一带乡间及县境以外,抗战胜利后设于硖石镇,后还治盐官镇。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移驻硖石镇 。 据散见于典籍金石部分的记载,唐以前有二市、三镇、七乡、七里、四村。宋咸淳间,县辖6乡。元初有10乡,后并为6乡。明时有6乡,统3镇32都。清雍正六年,设6乡、4镇和市都、安都、石都、上下都。宣统二年,有1城、2镇、5乡共8个自治区。 民国初沿袭清制,后推行村里制、保甲制,行政区划多次变动。民国34年,全县4个区、55个乡镇;民国35年缩编为44个乡镇;民国36年又调节器整为25个乡镇。 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建7个区、25个乡镇。1950年改为6个区、68个乡镇。1956年撤销区建制,设22个乡、68个乡镇。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社,海盐县并入海宁,合建13个人民公社。1959年,恢复5个镇的建制。1961年5月,调整公社规模,设7个镇、37个公社;12月,海宁、海盐分县,海宁置24个公社、5个镇。1984年撤社建乡,全县5镇。1984年撤社建乡,全县5镇、23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批乡陆续建为建制镇。 1998年全市15个镇、10个乡。1999年11月,调整为14个镇、4个乡。2001年10月,优化完善乡镇行政区划,全市调整为13个镇。2003年11月,行政区划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市设8个镇、4个街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