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县悠久的历史

家乡区县: 山西省中阳县

中阳县悠久的历史

1、悠久的历史文化

        中阳,春秋属晋,战国为中阳邑,西汉始置中阳县,东汉末并入离石县。北周大象元年(579),分中阳置宁乡、平夷二县,均属离石郡。隋大业三年(607)宁乡县并入离石只置平夷。金泰和年,改平夷县为宁乡县。民国3年(1914),改宁乡县为中阳县。1958年并入离山县,1959年恢复中阳县置。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县境即有先民生息繁衍,他们世代相承,创造了本县的进步与文明。东周有陶器制作使用;战国时砖瓦已用于建筑,铸有“中阳”字样的布币已在民间流通。宋可酿酒,明始采煤,清代锡、铁、铜的采掘、冶炼、铸造日趋盛行。金建县学、龙泉观,明筑城垣及孔庙。县城13座石牌坊的树立,记录了明、清两代科举得仕、人才辈出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相对稳定和文化的一度繁荣。
本县民风淳朴,人民勤奋聪敏。境内显官名宦虽为鲜见,但县民中不乏学士、才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刘致,著作传世,影响颇深。明、清两代有15名进士登榜;王友贤官至吏部尚书,王缙、赵昌业职供翰林院检讨、庶吉士。清举人杨国泰著有《豹斑集》四卷,版本流传于今。民国年间有乔乃文、郭如屏、王中英留学日本、西德、苏联;80年代15名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有的留学国外,向博士学位攀登。1983年弓阳村女青年李爱萍的农民画《六畜兴旺》获全国农民画展二等奖,并赴挪威、瑞典展出,作品为国家美术馆收藏。庞家会村民间剪纸能手世代相传,活动蓬勃兴旺,1985年被全国民间艺术研究会誉为“剪纸艺术之乡“。

郭荣(2014-11-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