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名伊,一说名挚,夏末商初人。一说商时有莘国(今山东曹县北)人,一说出生于莘之野(今河南省栾川县),一说出生于空桑之野(今山东省东明县),曾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为“商元圣”,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因其母亲在伊水河(今栾川县伊河)附近居住,故以伊为氏。[1]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
目录
伊尹,相传夏末商初助汤伐桀的商代大臣。生于空桑(今河南嵩县),长于伊水,耕于有莘之野。
孟子说:“伊尹,圣之任者也。”“任”近似“狂者进取”。伊尹有志肯负责任,积极向前。他生的时代也是一个乱世,夏之末,商之初,孟子书里讲他“五就桀,五就汤。”夏桀哪能用伊尹,伊尹为要使这个社会变成一个像样的尧舜之世,一次去了不得意,再去。再不得意,三去,四去,五去。他从桀处回来,又到汤处去。商汤也不能知得他,他只是耕于有莘之野的隐士,相传古曲《平沙落雁》为伊尹所作。他五次到汤那里,终于帮助商汤平天下。——钱穆《黄帝
2 身世
伊尹是夏商之际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身世颇有些传奇色彩。
伊水流域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名叫有莘氏。有一天,一个女子采桑,听到桑林之中有婴儿啼哭之声,循声而找,发现一棵老桑树洞中有一个婴儿,她把婴儿抱出来,交给了有莘氏的国君。国君感到很奇怪,派人调查婴儿究竟从何而来。大臣们很快把调查的结果告诉了国君,说婴儿之母居住在伊水上游,怀有身孕,有天晚上梦见有神仙告诉她:“臼出水,向东走,不要回头。”第二天,见到石臼出水,马上告诉她的邻居,东走十里,回头望见她居住的村落消失在水中。由于她违背了神的训令,身子因此化为空桑。这就是婴儿生于空桑的原因。
不管有莘氏大臣们的报告是否属实,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离奇的报告对婴儿是有利的。国君给此婴儿取名伊尹,他被收养在王宫中。
伊尹的故里在伊水流域。《水经·伊水注》说:“有莘氏女采桑伊川,得婴儿于空桑。”《明一统志》说:“空桑涧在嵩县南,有莘氏女采桑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长而相殷,是为伊尹。”明万历《嵩县志》说:嵩县“在商时为有莘之国。”这些文献为我们寻找伊尹的故里提拱了清晰的线索。
也有些文献说,伊尹是黄帝时的大臣力牧的后裔,由于生长于伊水,故姓伊。取名伊尹,又叫伊挚。
由于不平凡的身世,伊尹得到悉心的养育和良好的教育。在青年时期,伊尹已表现出出众的才华。
此时,商汤正做着灭夏的准备,他思贤若渴,需要一个旷世奇才来帮助他完成这场革故鼎新的革命。他知道,欲灭夏,必须请伊尹出山。但派到有莘国的求贤使节未能将伊尹请来,因为遭到有莘氏国君的严词拒绝。商汤不甘心,他向有莘氏求婚,一个大国的君主向一个小国的公主求婚,这对一个小国是无比荣耀的事,有莘氏国君答应了。并命伊尹为陪送出嫁的媵臣送自己的女儿到商汤的都城西亳。
到商汤的王宫,伊尹并未立即召见,而是被王宫的管理者派遣到厨房为奴。伊尹做了一道奇特的汤,侍者送给商汤品尝后,商汤令厨子来见,伊尹这才见到商汤。他从汤的滋味说到治国的大道,从政治方略谈到军事谋略。商汤大悦,从此伊尹成为商汤的重臣。
今嵩县城南纸房乡白土窑村有纪念伊尹的“元圣祠”,祠外阿衡坊已无存;另在今嵩县饭坡乡洛沟村有伊姑冢,相传为伊尹之母墓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