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妇女

家乡区县: 河源市源城区

客家妇女

客家人迁徙到山区,由于缺少基本的生活资料,面临生活的团窘,他们不得进行艰苦开拓,在这过程中形成了客有的许多优良的品质以及与其生活环境相适的形象服饰。客家妇女以贤惠、勤劳著称于世,有家样一句颜语:“取妻要取客家女”,就是客家妇女品质很好的体现。

客家妇女的服饰和头饰。头戴凉帽,身穿大襟衫,背着小孩,手扶犁耙,赤足行进在田野,是传统的客家妇女形象。客家妇女戴凉帽的习俗始于宋末。当时,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为了生存,妇女和男一样耕作劳动。但妇妇走出深闺,抛头露面有失体体统,于是头戴竹笠,并罩上一块开有两个小孔的黑布遮面。后来,在实际使用中感到这样不方便,便把布剪短,并缝在帽沿的四周,成为既实用又好看的凉帽。再后来,索性连布帘都除掉,只戴竹笠。

头饰:客家地区凡是上了年纪的妇女都在脑后梳盘头髻,而后在发上插上一支银簪,这是自古以来养成的习惯,这种习俗的形成在其自身的历史原因,就象客家妇女劳动时头戴的凉帽,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召集的形式。银簪一般是由白银制成,长约10厘米,有点象耳挖子,中间稍窄,两头大,末端尖锐,雕刻在精细的花纹,小巧玲珑。以前,客家人尤其是妇女,经常遭受当地流氓、地痞的蚤扰,为了防身自卫,外出做事时便随身带一把锋锐的铁器,后来,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演变成插在脑后的发髻的银簪,除了防卫之外,还有其他作用:一是治病的作用,凡遇到头痛脑热等疾病,客家先辈就会用熟鸡蛋白与银簪用布包在一起趁热在患者的身上来回擦拭,据说疗效显著。二是作为礼物送给要出嫁的女儿,并再三嘱咐女儿,在房事时如遇新郎出现“暴脱症”,向男尾椎骨处重刺一针,便可转危为安。三是被蛇咬时,用银簪刺蛇咬伤处,挤出毒血,防毒攻心。

奖赏:客家娘酒是用糯米酿造的一种甘醇酒精含量不高的米酒,这种酒的酿造工艺复杂,而且旧置越发变得醇香,不变酸。客家妇女一但生下小孩,在一个月内“坐月”时,用客家娘酒配猎、鸡、蛋等煎者,具有良好的补身作用,此外还有美容、活血、催乳等作用。这对于客家妇女来说,可谓是一种难得的奖赏。

yuanlei(2014-11-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