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村农家乐

家乡区县: 咸阳市礼泉县

  1.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白村隶属陕西省礼泉县西张堡镇,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毗邻312国道和唐昭陵旅游专线。本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无霜期214天。年平均降水量563.6mm,但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份。白村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地上灌溉,宝鸡峡第六支渠穿村而过,灌溉条件较好。农民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井水,地下水位约在120—150米之间,水资源储量丰富。

白村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20户,人口1890人,其中劳动力952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700亩,其中耕地总面积3400亩,人均耕地1.8亩。

2005年白村社会总产值162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农业产值)占总产值81.3%,无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年收入(含外出务工)304万元,占总产值18.7%。全村从事第三产业和外出务工的人员分别达110多人和150多人,共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27.3%。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果业和打工收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村是陕西关中平原地区中等发展规模的典型农业村,现有集体资产450万元,村级负债15万元。

2.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礼泉县是陕西省苹果的老产区,该县历史上就有生产以苹果为主的习惯,近几年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该县按照《陕西省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要求,把做大做强果业作为其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先后吸引了诸如深圳通达果汁集团、咸阳富安果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进入到了该县苹果产业领域。经过“十五”期间的结构调整,该县已形成了以果业、畜牧业和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这种结构在咸阳地区乃至陕西省都有较强的代表性。白村地处礼泉县的苹果产区,农业结构也是以果业、养殖业为主。2005年全村果园面积26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6.5%,其中苹果1820亩,梨780亩,分别占果园面积的70%和30%,水果总产量6500吨,产值107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0.9%;2005年全村存栏猪2142头、鸡15000只,奶牛50头,人均养猪1头,养鸡8只,畜牧业产值172.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1%。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近1600亩。

3.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白村公共事业方面的基础设施较好。已建成了污水排放点和垃圾集中处理点,解决了“三堆”(柴堆、土堆、粪堆)问题。村内主街道普遍安装了路灯,道路两旁和村民院落前后进行了美化绿化。除田间生产道路以外,村内所有道路均已实现沥青化,总长度达4.5公里。村内街道两旁全部新修了“U”型排水沟,总长度达8000米。在大田灌溉方面,已衬砌“U”型灌溉渠9000米,占现有灌溉渠道的70%。村内所有高低压线路已全部改造完毕,总长度5000米。新建了设施较为完备的村办小学,还建成了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医疗站、戏楼、澡堂、劳务介绍所、畜牧兽医室等。全村自来水入户率、电视机普及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212户群众装上了电话,200户群众用上了沼气。

(二)主要特点

白村1998年之前,在咸阳市乃至陕西省都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村,1998年之后所以能够快速走上致富的道路,主要得益于村党支部的换届,特别是党支部支书的带领。本村支书是一个个人资产近1亿元的企业家,近年来仅其个人投资于村内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400多万元。村支书有带领村民尽快致富的强烈事业心,在村民中的威信很高。进一步加快本村新农村建设步伐有条件、有基础。一是企业家支持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较强,本村已有了未来十年发展的初步规划设想;二是公共事业方面的设施建设已有一定的基础;三是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和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潜力比较大;四是村党支部带动作用强,村民建设新农村的愿望迫切,积极性较高

梁沙沙(2014-11-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