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境内有省级文物4处,县级文物18处。位于县城西南15 公里处的册村乡乌苏村,有战国时韩国别都阙与城遗址。县城南25公里处的故县镇村,是古铜鞮县城遗址。村西的紫金山文中子石室,因随唐大儒王通在此培养出魏征、杜如晦、房玄龄、温大雅等八大国公而闻名,县城西30华里处的伏牛山龙泉神庙,曾以其规模宏大,气貌不凡而闻名三晋。城南二郎山上,建有我国目前最大的民间北魏石刻阵列馆,馆内藏有北魏到北宋500 年间的南涅水石刻为主的各类造像塔,单体造像及碑碣近千件。康熙皇帝御笔亲书《千字文》石刻被列为“中华之最”,陶渊明手书撃夤旁邮珨十二首玉石石刻全国闻名。目前以南涅水石刻馆、 徐村吴王典墓、太里羊舌氏三贤墓为龙头,康熙皇帝御书楼,漳河源头龙珠寺、华山相配套的人文游览区;以二郎山、西湖公园为主的黄土风景区,以小东岭八路军总部旧址,后沟新华日报旧址、烈士陵园、决死一纵队纪念馆为主的革命纪念旅游区已初步形成。
小东岭八路军总部
小东岭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沁县段柳乡小东岭村村东部。1938年3月15日至4月10日,八路军总司令部进入小东岭村,驻扎在阎氏宅院。阎氏宅院为并列四座院落,均为一进院落布局。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以及刘伯承、邓小平分别居住四处院落。3月24日,总部在该村召开了第二战区东路军高级将领会议,制定了坚持华北抗日战争的军事纲领和政治纲领,对粉碎敌人“九路围攻”,建立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旧址坐东朝西,长67.92米、宽36.07米,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民国建筑,现存有南北向五排房屋,东侧有窑洞9孔。总部领导住房均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两层单檐硬山顶,五檩无廊式建筑。室内保存有当年生活工作使用的土炕、桌子、椅子等物品,墙壁悬挂领导当时生活照片。二进院旁有总部领导使用的水井1口。1999年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仙鹤山龙珠寺
仙鹤山龙珠寺位于县城北23公里,南牛寺村西的仙鹤山中。仙鹤山,两山腰相抱,寺院座落在其中,两山腰似两条龙,寺院似一颗明珠,故称二龙戏珠,龙珠寺。此地松林锁寺,烟云出其庭阶,流水垂空,花鸟迷乎洞壑。仙鹤山森林茂密,植被很好。天然松柏,树冠优美,似人工修剪过的园林树木。山中还有许多珍贵树种和鸟类,观后,让人心旷神怡。龙珠寺座北向南,三进院,中轴线上有山门,后殿,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五台山僧人妙净进驻开发。2003年铺通了从208国道至龙珠寺2公里长的柏油路目前已建起供僧人讲经说法的大禅堂、尼姑庵及供僧人居住的二层小楼,前来旅游拜佛者络绎不绝。
郭村大云院
位于沁县城西13公里的郭村,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宁重建,金大定十二年(1180)重修时买到空名院额一道,题名大云禅院。金崇庆元年(1212)正式敕用,元明清时期屡有修葺。寺院座北向南,共分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山厅、前殿、后殿等主体建筑。前殿、厢房等建筑。现仅存前殿、后殿等主体建筑。前殿,亦称中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四架椽屋,单椽悬山顶。梁架简洁,斗拱精致,菱形格扇,拦额蕉替,雕刻华丽,为清代重修时的风格。后殿为寺院中现存的一座主要建筑,广深三间,高台筑殿,平面形制为正方形,六架椽屋,单檐悬山顶。仝础石质。上雕履花瓣,花瓣清晰,刻制精细。檐柱侧角升起显著,殿内四根金柱柱头卷刹缓各。柱头斗拱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拱计心造。梁架斗拱用材敦厚肥实,木作手法古朴洗练。内外肩墙部砌筑2.5厘米厚的防潮隔析,此种做法在他处所少见,殿内明间上部添置天花板,为明清重修时后加之物。东西山墙顶端残存40多平方米壁画,图案精美,格调高雅。屋面坡度较为和缓,出檐较深,檐出微微向上,具有柔和飘逸之美感。正脊垂脊琉璃鸱吻,口吞口,脊刹垂兽,色质浑厚,图案精美。西山博风、悬鱼、惹草点缀得当。殿内仅存重修碑及金代敕赐寺名碑两通,记载了金崇庆年重修寺院与敕赐寺名之祥情。1986年8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旅游指南
交通
沁县交通相当便利,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新旧208国道和太焦铁路穿城而过, 省道沁涉线和沁沁铁路横贯东西,以此为主轴,加上县内几条骨干道路,构成了本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