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红鲤鱼

家乡区县: 江西省婺源县

   荷包红鲤鱼产于江西省婺源县,是当地独有的传统养殖鱼类,因色泽鲜红、头小尾短、背高体宽、背部隆起、腹部肥大、形似荷包而得名。

   荷包红鲤鱼和婺源绿茶、龙尾砚(歙砚)、江湾雪梨一起被称为“婺源四色”,与兴国红鲤、玻璃红鲤并列为“江西三红”。

   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时任户部右侍郎、总理漕储的婺源人余懋学(死后追封为工部尚书)将荷包红鲤献给明神宗,以示家乡“物华天宝”。明神宗目睹荷包红鲤雍容华贵之体态,鲜妍吉庆之色彩而龙颜大悦,称之为“圣鱼”,奉养于故宫御范池中,使之得以“长伴君侧”。

   荷包红鲤肉质肥美细嫩,汤鲜味美,肥而不腻,香而无腥,味道与平常的鲤鱼确实不一样。除可供食用和观赏外,营美丰富,具有“妊安孕,好颜色,止咳逆,疗脚气,消水肿,治黄疸”等医闻明功效,有较高的食疗功能和药用价值。清代著名学者汪绂在《医林纂要探源》一书中写道:此鱼“和脾养肺,平肝补心,孕妇最宜食之。安妊孕,好颜色,止咳逆,疗脚气,消水肿,治黄疸”,故被誉为“人间天物”。

   清代汪绂在《医林篡要探源》一书中写道:“……洛鲤贵,江汉次之,吴会为下。”七十年代初期,荷包红鲤之药用价值,已被世人所关注;一些患子宫虚寒症而不育的妇女,食用荷包红鲤后,怀胎生子;某些风湿关节炎患者食此鱼后得以痊愈。故以为荷包红鲤是洛鲤。国家水产总局东海水产研究所主编的《简明水产词典》中有“江西婺源荷包红鲤(洛鲤)”。之句。其实,洛鲤并不是鱼类的一个品种,其含义是洛河(水)中的鲤鱼。

   荷包红鲤鱼还是重要的杂交亲本,杂交亲和力强,容易与其他鲤鱼杂交,杂交后代大多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荷元鲤、岳鲤、三杂交鲤和建鲤等均以荷包红鲤作为母本,将荷包红鲤的卵核移植到鲫鱼的去核卵中培育出了鲤鲫移核鱼,颖鲤父本就是鲤鲫移核鱼,用荷包红鲤与黑龙江野鲤和锦鲤杂交培育出了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和锦鲤抗寒品系,大大提高了荷包红鲤和锦鲤在严寒地区露天越冬的成活率。荷包红鲤对促进我国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58年,婺源县成立荷包红鲤鱼场,经二十年提纯复壮,达到原定选育标准。1980年经国家水产总局邀请专家审定,婺源荷包红鲤鱼场研究选育的荷包红鲤鱼为全国淡水良种鱼。1981年获国家水产总局颁发的科技一等奖。经化验荷包红鲤鱼的蛋白质含量为 20.10/100,脂肪含量为2.67/100,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宴席珍肴。1985年,钓鱼台国宾馆已将荷包红鲤鱼列入国宴,受到外国元首的赞赏。

 

 

宅到发霉(2014-11-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